字词 | 猪丹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猪丹毒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传染病。急性者通常呈高度发热的败血症症状,或伴有特征性皮疹。慢性症状多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均能感染,但以3~12月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人也可感染发病。 (一)宰前检验 (1)急性败血型,体温升高达42℃以上,呈稽留热,在耳、腹及腿内侧的皮肤上出现红斑,红斑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指压时褪色,指去复原。 (2)亚急性疹块型,在颈、肩、胸、腹、背及四肢等处皮肤上出现疹块,疹块比周围正常皮肤略隆起,有明显的界限,大小不等,多是方形、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疹块的色泽最初为苍白色,以后变为鲜红色或紫色,或是边缘为红色而中心为苍白色,触摸时比正常的皮肤为硬。 (3)慢性心内膜炎型,一般由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或隐性感染而来,单独发生的较少。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特别是腕关节、跗关节、髋关节)的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发生疣状心内膜炎时,听诊有心脏杂音。有的皮肤成片坏死而脱落,也有整个耳壳或尾巴全部脱落的。 (二)宰后鉴定 胃和十二指肠表现为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眼观可见胃底部和十二指肠潮红、肿胀,严重者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表面有大量黏液。 全身淋巴结肿胀,呈弥漫性潮红或紫红色,切面隆突、多汁,常伴发斑点状出血。肾浊肿,暗红色,并可见点状出血。 脾肿大,呈樱桃红色,切面白髓周围有颜色深于红髓的圆形红晕,即“白髓周围红晕”(死后宜速切速看),可作为急性猪丹毒病理解剖学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皮肤出现典型疹块,疹块特点与生前无差别。 疣性心内膜炎主要发生于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三尖瓣与肺动脉瓣。眼观在心瓣膜的心向血流面,有大量灰白色的血栓性增生物,表面高低不平,外观似花椰菜样,牢固地附着于瓣膜上,不易剥离。瓣膜的增生物可引起瓣膜孔狭窄或闭锁不全,继而导致心肌肥大,心脏扩张等代偿性变化。 (三)处理 (1)肉尸及内脏有显着变化时,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 (2)肉尸和内脏病变轻微,则割除病变部分,在24h内经高温处理后出场;超过24h者应延长处理半小时,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血液化制或销毁,皮张消毒后出场,脂肪炼制后食用。 (3)在丹毒恢复期的猪,皮肤上仅显灰黑色痕迹,皮下无病变者将病变割除后出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