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猩红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链球菌能产生红疹毒素,使感染者皮肤发出红疹,继以脱屑。一次患病后,体内产生的抗红疹毒素抗体可保持终身,以后若再感染,只表现为发热和咽峡炎,不伴皮疹。发病多为3岁以上的小儿,6个月以下极少见。 【诊断要点】 (1)起病急,突然高热,咽峡红肿疼痛,并可化脓。 (2)在起病12-36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先在颈、胸、背、腋下及肘弯等处,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鲜红细小,压之退色。并见环口苍白圈及杨梅舌。 (3)皮疹出齐后1-2日,身热、皮疹渐退,伴脱屑或脱皮,可延续至3-4周。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咽拭子培养可找到溶血性链球菌。 【治疗】 1.体针 取穴:风池、少商、大椎、曲池、天柱、膈俞、血海、合谷、内关、三阴交。方法:早期用泻法,每次选5-7穴,每日1次,少商点刺出血少许,后期补泻兼施,连治10日。 2.灸法 取穴:风门、大杼、大椎、翳风、尺泽、孔最、列缺、少商(出血)、太溪、照海。方法:用艾条灸,每次选4-6穴,每日1-2次,各穴每次灸10分钟,连治10天。 3.耳针 取穴:肺、咽、扁桃体、大肠、肾。方法:每日1次,每次选3-4穴,左右耳交替,可用针刺或耳穴压丸,连治7-10日。 4.水针 取穴:大椎、曲池(双)。方法:用板蓝根注射液,每穴注入0.5毫升,每日1次,连治7-10日。 【现代临床举例】 王氏等用针刺参与猩红热的退热治疗,取大椎、合谷、曲池,用针刺,取少商,用点刺出血,治疗55例,取得疗效,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极显着性差异。(王行素等,中国针灸,1994;(4):21) 【备注】 (1)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治疗。急性期应保证患儿卧床休息,保持皮肤、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必须充分供给液体,保持大便通畅,脱屑期宜用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皮肤瘙痒而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2)病程第3周,了解有无并发肾炎,注意有无并发风湿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