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煮海歌(1)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煮海歌(1) 【原文】: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2) 衣食之源何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3)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4) 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5) 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6)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为雪。(7)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 秤入官中充微值,一缗往往十缗偿。(9)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10)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原文作者及介绍】: 柳永 柳永(?-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1034-1038)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因怀才不遇,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以词见长,诗仅存一首。着有《乐章集》。 【译文】: 煮海的百姓靠什么为生?女子没有蚕织,男子也无田耕。衣食来源实在稀少,只好煮盐来交纳赋税应付衙门。每年春夏时节海潮汹涌,盐民们等潮退刮泥将土堆垒成岛屿;让风吹日晒咸味渐浓,再以海水灌淋渗入浅坑。卤水虽咸却尚未成盐,还要入深山去打柴。山中有虎豹豺狼不敢畏避,清早出发回来已近掌灯时分。将柴薪船载肩背运回没有空闲,马上将柴草投入巨大的盐灶热浪滚滚。总要从早烧到傍晚时分,才能将海水变成雪白的盐屯。白盐尚未煮成的日子,无非以借贷聊度晨昏。将盐卖给官府又不值几钱,借一串钱却往往要用十倍还本。如此借了还,还了再借,哪容人喘息安顿。官税尚未完了,催私租的又在家门逼等。长年里驱派妻儿家小拼命忙碌,面如菜色不像是活人!煮海之民实在苦辛,怎样才能做到官府百姓都富足不贫!大宋王朝件件措施都得当合宜,但愿皇上仁政广施直到海滨。只要撤裁军费就能减少赋税,政府有余财即可罢盐铁之税去除积弊。要天下太平就靠贤明的宰相,宰相就如烹饪时调味的盐瓶。只要相得其人,便可使百姓安居乐业,如历史上夏商周三代天下太平。 【集评】: 今·吴锦:“后来元代王冕作《伤亭户》,清代吴嘉纪作《风潮行》,都切实写出了盐民的苦辛。《煮海歌》成了这类诗的先驱。” (《宋诗鉴赏辞典》第115页) 【总案】: 柳永曾任浙江定海晓峰盐场官,此诗即作于任上。写盐民之艰辛,揭露官府对盐民之盘剥,表达了他对盐民的深切同情,对朝廷改弦更张、广施仁政的希企。此诗之特色,一为写实。内容植根于生活,通篇为盐民生活之真实写照。二为铺叙。先总写盐民之苦,再展现煮盐过程,从刮泥、灌淋到打柴烧煮,层层展开,这也是柳永所擅长的,他的词便以铺叙见长。三是议论。从对盐民遭官私租税之苦的揭露到为民请命的劝谏,诗的后半部分大发议论,表明了诗人的爱憎和见解。好议论也正是宋诗一大特征。柳永以词名世,其诗甚少,其词又多为写男欢女爱“偎红依翠”之内容,作品的社会性、现实性有所欠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思想的另外一面:关心民生疾苦,同情百性,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并敢于提出自己看法。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值得我们重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