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枫桥夜泊(1)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枫桥夜泊(1) 【原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2),夜半钟声到客船(3)。 【原诗作者】:张继 【导读入境】: 深秋的夜晚,残月西沉,寒霜满天。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知被什么声响惊醒,发出阵阵啼叫。江边枫树飒飒,江面渔火点点,船中诗人因旅愁乡思而不能成眠。眼前的清冷孤寂触发了诗人更浓的乡愁,面对着江枫渔火的是因愁不能成眠的诗人。突然,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破空而来,传到船上诗人的耳畔,一下、两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枫桥夜泊的夜景和心情,营造了一种幽冷、孤寂、旷远的意境。有着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 月落时分当是夜深人静,天光幽暗,而“乌啼”以有声衬无声,更增添了枫桥夜景的幽静,有如王维“鸟鸣山更幽”的笔法。环境是幽静的,且在秋夜之中,突来的几声“乌啼”听来使人不寒而栗。而“霜满天”既指出了深秋的自然景观,又使人感到诗人内心的清冷。至此,诗人从视觉、听觉、感觉多侧面地烘托渲染了枫桥秋夜的幽寂。第二句中的“江枫”在无月的秋夜中,当是模糊的影子,联想“青枫浦上不胜愁”这样的句子,不难看出“江枫”又暗含了许多秋意、秋思。在这样的背景下,几点渔火在雾气茫茫的江面上跳动,一暗一明,一静一动,形成反衬,渔火就显得非常突出。诗人又把“江枫”、“渔火”与“愁眠”相对,这“对”字使得旅人与周围的景色融合为一体。那么旅人的愁思怎么样呢?我们真的需要闭目去驰骋我们的想象了。“咣——咣——”突然响起的夜半钟声,使本已幽冷孤寂的氛围霎时又浓重了许多,而诗人的那缕愁思仿佛也随着旷远苍凉的钟声弥散开来,充斥了整个天宇,至今仍在我们心头萦绕。这便是声音点染的妙用。古寺钟声传出了枫桥夜泊的神韵,引人遐思。 【思考题】: 1.本诗中“霜满天”符合实际吗?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2.古诗词中,有很多以有声衬无声,营造寂静氛围的,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