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杂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杂兴 【原文】: 渊明膝上桐,一丝不肯挂。(1) 弹声聒天地,无人知此话。(2) 谓琴只这是,世间何用弦?(3) 谓在有无中,其然岂其然?(4) 【原文作者及介绍】: 张镃 张镃(1153--1211),字功甫,号约斋,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寓居杭州。他是南宋初年大臣张俊的后代。曾任大理司直、婺州通判、司农少卿等职。一生过着豪华生活,当时文士多与之交游,征歌选乐,务为新声。其诗词典雅、清丽、尤多状景咏物之作,时代气息不浓。又善画竹石古木。有《南湖集》、《玉照堂词》。 【译文】: 陶渊明经常搁在膝上的一把古琴,一根琴弦也没有,可谓“不挂一丝”。弹奏起来琴声嘈杂,好像吵翻了天地,可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如果说,只有这无弦琴才算得上琴,那么世间的琴又何必用弦去装饰?如果说,琴声只在若有若无之间,那么难道果真如此,不用怀疑? 【总案】: 张镃曾卜居南湖,写下了一组《杂兴》诗,以品评前代人物故事而抒发杂感,此首即其一。 这是一首“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之作。陶渊明固然是着名的田园诗人,他远离尘俗,躬耕垄亩,采菊东篱,但也正如后人所说,是“莫信此公竟平淡,七分梁甫三分骚”的。渊明之琴所以无弦,且他自己又不解音律,那么,这琴任凭如何抚弄,也只能是他自己觉得仿佛有声的了。质言之,这种无弦之声只不过是一种自己才能心领神会的“真意”罢了,而这恰恰是他自身的遭遇所造成的。这首诗咏叹陶潜的无弦琴,其旨意也正在于此,全诗通过咏叹陶潜其人其事,表达的正是对宋室南渡、偏安江左这一变乱时代的深切的哀婉与伤感之情。这首诗在写法上也富于变化,前半叙事,多为实写;后半议论,改用两次设问设答形式,发人深思,而又饶有情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