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月经不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血量、血色、经质等任何一个方面超过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理性症候。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症。至于月经颜色和质地发生病理性改变,多数与月经的先后、血量的多少同时存在。 月经不调多为功能性改变。但也可因子宫器质性病变,特别是肿瘤所引起的阴道不规则出血,必须注意鉴别。 〔临床表现〕 1.寒客胞宫:月经落后,量少,行经不畅,经色暗滞,经质稀薄,混有小血块,兼有下腹部疼痛,得温则减,舌苔薄白腻,舌质暗淡,脉沉紧。 2.气滞血瘀: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少而色黯有块,兼有行经时乳房胀痛,胸胁不舒,下腹部发胀有压痛,少腹上侧隐痛,舌苔黄腻,脉弦滑。 3.肝胃积热:月经先期量多,经色深红,经质稠粘,兼有神烦、头痛、呕泛、纳减、口干、小便觉热、腹胀、便秘等症,苔薄黄腻,脉弦滑而数。 4.脾不统血:月过量多,甚或血崩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薄,兼有神疲心悸,面色 5.肾虚型: (1)肾阴虚:月经先期量多,甚至崩漏,经色紫红,经质清稀,腰痠痛,小腹略胀,或有倒经,舌苔薄黄质红,脉细无力。 (2)肾阳虚:月经后期,经量较少,经色暗淡,经质稀薄,兼有腰痠带下,面色暗淡无华,或有畏寒、便溏、少腹冷等症,舌苔淡白,脉沉小缓。 〔诊治要点〕 1.诊治月经不调,以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改变为主,再结合月经的颜色,质地以及全身兼症,以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进行辨证。 2.临床上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但均以冲任经脉功能的失调、损伤为其根本病理变化。月经不调的治疗,重在调经以治其本。 〔治疗方法〕 1.取穴:关元、气海、肝俞、脾俞、肾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2.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 3.操作: (1)小腹部:病人仰卧。用摩法治疗小腹,手法要求深沉缓慢,同时配合按揉关元、气海。时间约10分钟。 (2)腰背部:用一指禅推法(或 4.辨证加减: (1)寒凝胞宫:加直擦背部督脉,横擦骶部,以小腹透热为度。 (2)气滞血瘀:加按揉章门、期门、八髎、斜擦两肋。 (3)肝胃积热:加按揉中脘、天枢、大肠俞,横擦八髎,斜擦两胁。 (4)脾不统血:加横擦左侧背部脾胃区。 (5)肾虚型:加横擦左侧背部脾胃区,腰部肾俞、命门,直擦背部督脉,斜擦小腹两侧。 〔注意事项〕 1.饮食调匀,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精神愉快。 2.注意经期卫生,节制房事。 3.月经期间,一般不宜按摩治疗,待行经以后再作按摩治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