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总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总论 鼓室是由颞骨的三部分组成:①岩部锥体的中1/3,整个内部,在此形成一个空间;②颞骨鼓部和鳞部组成外部(图4-2)。 图4-2 鼓室结构:岩部 形状:放大观为一具有6个面的不规则平行六面体,前端展平,高处中间部分缩窄(双凹面镜状)。 方向:其前、后轴稍倾斜向前,向内且略向下;其垂直轴倾斜向下,向内;其横轴倾斜向外、前及下方。 体积:其长13mm。高度向后(15mm)比向前(7mm)更明显。宽度在顶(5mm)最宽,岬(2mm)最窄。 黏膜:鼓室各壁被盖一层菲薄黏膜,粉红色,贴于骨膜上,有两层: (1)上皮层:由3种主要细胞组成:①呼吸型纤毛细胞(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细胞)。每个细胞均具有十几条纤毛。此纤毛总合组织即真正的毛毡,可保证排出黏液到咽腔。②黏液细胞,分泌黏液,但在病态下可引起浆黏液性中耳炎。③非纤毛细胞,无分泌颗粒,但常有微绒毛。上述细胞均附于基底膜上。 上皮性质随局部解剖而有变异:①在鼓室下、前方的上皮呈矮柱状,具大量分泌细胞和纤毛。②在鼓室后方的上皮则变成单一矮柱状,伴少许纤毛细胞和极少数之分泌细胞。③在鼓窦入口-鼓窦-乳突部的上皮只有一层扁平上皮和罕见的纤毛细胞,同鼓膜和听骨链黏膜上皮一样。 (2)结缔组织层或增厚的固有层:常因局部解剖和年龄增长而有变化。胎儿期此层常有黏液浸润以增加黏膜的厚度,并使即将形成的气室维持到生后。在此层中有大量血管和神经分布。此层有黏膜的绒毛和骨膜的作用。是否存在黏-浆液腺,仍在争论之中。正常中耳好像没有黏液腺,而只是在炎症后才出现该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