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余 唾余tuòyú┃━ 比喻别人的一些零星言论或意见。如“拾人唾余”。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慎毋数典忘祖,徒欢迎晰种之唾余;舍己芸人,尽捐弃神州之特质。”清·袁枚《随园随笔》:“《十六国春秋》名为一百卷,而事迹寥寥,皆《晋书·载记》之唾余,断非雀鸿之旧本。” ☚ 唾玉 毫端 ☛ 唾余tuò yú唾液之余。比喻别人的元足轻重的言论或意见。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江永》:“帖括之士,窃其唾余,取高第,掇巍科者数百人。” 各种言论 各种言论国家的言论:邦论 人的思想言论:货色 时人的言论:时谈 众人的言论:众口 物听 自成一家的偏执言论或学说:家言邪说 家言邪学 别人的点滴言论:唾余(拾人~) 卑贱者的言论:刍言 前人留下的言论:余论 陈述的言论:陈言 直言规劝的言论:诤论 指斥过失的言论:谤论 非正式的、自由发表的言论:闲言散语 平庸无能之人的言论:瓦釜之鸣 ☚ 言论 舆论 ☛ 唾余唾餘tuò yú比喻一些微末的意见或言论。表示微不足道。《留香馆医话》:“今人读其书而不能通其意,遂目之为偏,或者拾其唾余,矜为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