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尺骨干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尺骨干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1814年Monteggia氏报告了两例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位的病例,因此而得名,孟氏骨折占前臂骨折的1.7%,由于桡骨小头的脱位,骨折失去稳定性,因此复位、固定都有一定难度,有些骨科医生称为“最难治的骨折”。 【病因病理】 直接暴力:直接打击尺骨中上1/3背侧,可造成尺骨骨折向前成角,桡骨头向前脱位。 间接暴力:跌倒时前臂极度旋前,尺骨上段受到轴向压力,桡骨中上1/3光叉部形成支点,造成尺骨骨折,桡骨头脱位,实验观察也证实了暴力致伤,先发生骨折,后脱位。因此为我们复位方法提供了依据。 根据损伤时体位和骨折、脱位的方向,又分为四型: Ⅰ.伸直型:肘关节伸直位损伤,尺骨上1/3骨折向掌侧成角,桡骨头向前脱位,或头颈骨折。 Ⅱ.屈曲型:半屈肘位损伤,尺骨骨折向背侧成角,桡骨头向后侧移位,或肘关节后脱位。 Ⅲ.内收型:多见儿童,尺骨干骺端纵形劈裂,向桡侧成角,桡骨头向桡侧脱位。 Ⅳ.特殊型:尺桡骨干双骨折,桡骨头脱位。 【诊断】 1.症状:外伤后前臂上端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2.体征:患肢畸形,肿胀,尺骨中上1/3可触及骨擦音及骨折线,桡骨小头脱位,压痛剧烈,前臂功能障碍。还要常规检查有无桡神经损害症状,皮肤感觉,肌肉力量情况。此外有些病人,桡骨小头无明显脱位,局部肿胀,压痛也可确诊。 3.影像学检查:通常前臂正侧位片,包括肘关节,以防漏诊。正位片尺骨上1/3骨折,桡骨小头脱位;侧位片骨折向掌、背侧成角,桡骨小头向前或后脱位。内收型骨折表现尺骨上方干骺端纵形骨折线,有时青枝骨折,桡骨头向外侧脱位。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伸直型为例,首先要充分牵引患肢,术者拇指向背侧推按桡骨头,同时前臂配合旋转活动,即可听到复位响声,逐渐屈肘,依靠桡骨头的支撑作用和肱三头肌对尺骨上端的牵拉作用复位,术者再用按法、摇法,给予复位。复位要点:桡骨头复位后,才可屈肘,桡骨头复位时要用旋转法结合按法,迫其归位。用夹板或石膏功能位固定。 屈曲型骨折:应在伸直位复位。牵引下,医者向前推按桡骨头,同时旋转前臂,多可听到复位响声。伸直位利用桡骨的支撑作用,再纠正尺骨的背侧成角及侧方移位。用石膏或夹板伸直位固定二周,然后更换功能位固定。 内收型:多为青枝骨折,牵引下,术者自桡侧向尺侧猛力推按桡骨头及尺骨上段。也可用拳击法骤然用力,多可一次成功。 特殊型骨折:先将桡骨头归位,再按前臂双骨折复位。先整复横断、稳定骨折,再整复不稳定骨折。 2.支架固定适应症:手法整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 操作:先行手法复位,桡骨头归位后前臂旋后60°,在桡骨茎突上1.5cm处到尺骨茎突上1cm处画线,自尺向桡骨穿针,注意勿滑向掌侧,以免伤及神经、血管;然后在尺骨鹰嘴下2cm处平行穿针,连接支撑杆,给予牵引尺骨,纠正重叠移位,再用推按法纠正侧方移位,为防止桡骨小头再移位,可用蝶形压垫挤压在桡骨小头部位。 (二)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尺骨用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桡骨小头给予环韧带修复。陈旧性孟氏骨折,可切开,清理断端,加压钢板固定,桡骨小头给予复位,修复环状韧带,如无修复条件可给予切除桡骨头,断端注射金葡液。 功能锻炼及预后:自复位、固定之日起,开始握拳活动。外固定时间,儿童6周,成人8~10周。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孟氏骨折,90%以上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