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婴儿哭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婴儿哭闹 哭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表现,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凡有相应的机体内源性刺激、外源性刺激或精神上的冲动都可引起哭闹。常成为家长求医的惟一主诉。 【病因】 1.生理性 常见有饥饿、口渴、不适(如尿布潮湿、体位不正、衣被过紧或过重、惊吓、睡眠不足、异物搁压、蚊虫叮咬、排便前等),当满足需求或改善环境,哭闹即停止,哭闹持续时间不长。 2.病理性 各种疾病以及能引起不适和疼痛的任何原因,均可引起哭闹。 (1)消化系疾病 如口腔溃疡、出牙困难、婴儿肠痉挛、肠套叠、肠扭转、嵌疝、急性阑尾炎、原发性腹膜炎、肛裂等。 (2)循环系疾病 阵发性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 (3)呼吸系疾病 鼻腔异物、疱疹性咽炎、自发性气胸、喉梗阻等。 (4)神经系疾病 如脑膜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颅内占位性疾病等。 (5)泌尿系疾病 如泌尿系感染、结石等。 (6)皮肤疾病 如湿疹、褶烂、虫咬疹、皮下坏疽等。 (7)其他 如婴儿手足搐搦症、急性中耳炎、关节脱位、骨折、坏血病、维生素A或D中毒、深部软组织脓肿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1)哭闹的时间 1)进食前或午夜后哭闹多系饥饿所致。进食时哭闹可能咽痛、鼻塞或口腔溃疡所致。 2)排便前哭闹可能肠痉挛,排便时哭闹可能有便秘、肛裂或肠炎。 3)排尿时哭闹多与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有关。 4)夜间反复哭闹多与活动性佝偻病、维生素B1或维生素C缺乏有关。蛲虫症、消化不良常有夜间哭闹现象。 (2)哭闹的性质 1)有节律的哭声多系饥饿所致。 2)阵发性剧烈哭闹、屈腿多汗、烦躁不安,多因肠套叠、嵌顿疝、肠扭转、肠痉挛、肠梗阻、泌尿系或胆系结石所致。 3)哭闹伴呻吟,常见呼吸系统病变,如胸膜炎、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或心包炎。 4)突发尖叫哭声,一般1~2声即停,为颅内压增高的特点,见于颅内出血、脑膜炎等。 5)嘶哑性哭声提示喉炎、喉水肿、白喉、喉蹼、先心病伴喉返神经受压及克汀病等。 6)无力性哭声,声音细小且弱,见于先天性肌弛缓,早产儿及重度营养不良或虚弱儿。 7)哭声单调平直,见于脑发育不全。 8)异常哭声 猫叫样哭声见于猫叫综合征(Cri du Chat syndrome)及某些智力低下患儿;羊叫样哭声见于浓眉、小头、短肢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3)哭闹与体位的关系 1)卧床时哭,抱起不哭,多为不良习惯。 2)卧床时不哭,抱起时哭,可能肢体疼痛,如关节病变、外伤、脱位、骨折、骨髓炎或维生素C缺乏。 3)转头屈颈时哭闹提示颅内压增高或颈部软组织病变。 4)抓耳哭闹多系中耳炎或外耳道疖肿。 (4)哭闹与伴随的症状 1)哭闹伴呕吐,除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病变外,还有许多疾病易伴随呕吐,应结合其他症状及体征判断原因。 2)哭闹伴发热多系感染所致。 3)哭闹伴便血,见于肠套叠、菌痢、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便秘。 4)哭闹伴喘鸣,见于先天性喉喘鸣,声门下狭窄、呼吸道外部受压。 5)哭闹且拒食伴流涎者,多见于口腔炎。 6)哭闹伴多汗、易惊、脱水常为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所致。 7)哭闹伴皮疹,多见于小儿湿疹,由于痒而哭闹,或其他发热伴皮疹疾病。 2.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参考病史,选择作必要的检查。如粪便中找虫卵,血、尿常规检查,X线摄片,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