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唇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唇痈 唇痈是唇部皮肤多个毛囊及皮脂腺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面部血管丰富,静脉与颅内相通,静脉又无瓣膜,故唇痈感染易扩散至全身,造成败血症与脓毒血症。若感染扩散到颅内,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因此,唇痈应早期处理,以免发生危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一、病因 病原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 二、临床表现 唇痈的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往往有较重的局部及全身症状,病变易扩散全身。 (一)全身症状 一般有较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脉快、呼吸急促、头痛、全身无力、口渴等,尿少而黄,大便干燥。危重患者,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偏低,应予警惕。多数白细胞计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偏低,细菌培养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发败血症时,血培养呈阳性。 (二)局部症状 初发病期局部呈紫红色肿胀硬结,自觉麻木疼痛,由于唇部皮下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炎症易扩散,唇周围及面颊部高度肿胀,波及上下眼睑及颈部。唇黏膜及唇部外翻,语言进食障碍,局部化脓,病变中心区有脓头或穿孔,并有少量脓液。 三、急救 (一)全身支持疗法 (1)食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 (2)由于高热及口腔功能障碍,影响进食,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应给予纠正。 (3)贫血或体质衰弱的患者,少量多次输血,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4)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大剂量静脉滴注,或者用红霉素、氯霉素静脉滴注。根据药敏试验适当调整抗生素种类。 (二)中药 以清热解毒为主,兼顾津液。若热入营血,则应清热、凉血、解毒。 (四)护理 1.对症护理 体温过高时,可采取药物或物理降温;烦躁不安时,给镇静剂。 2.局部护理 一般情况下,应促使炎症消散或局限。未化脓时,局部外敷依比膏、磺痈膏;如脓头已破,可用25%高渗盐水湿敷;脓肿形成切开排脓。 3.一般护理 (1)早期积极控制炎症,加强护理,向患者讲明挑、挤、压的利害关系,避免炎症的扩散。 (2)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局部用拔毒散糊剂或25%硫酸镁湿敷,促使炎症吸入或局限,减轻疼痛。 (3)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注意换药,或者用3%高渗盐水湿敷。 (4)注意伤口清洁,进食不要污染。若有污染,要及时换药。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6)进全流食或半流食,鼓励多饮水。 (7)急性期内,限制说话或不必要的唇部活动,令患者卧床休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