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动脉硬化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动脉硬化症 动脉硬化症是指动脉发生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常见动脉硬化类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和动脉中层钙化三种。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大、中型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小动脉硬化症是小型动脉弥漫性增生性病变,多见于高血压病患者。动脉中层钙化累及中型动脉,管壁中层变质和钙化,多无明显症状。通常所谓动脉硬化症即指动脉粥样硬化症,是最常见而重要的一种。该病属中医“痰浊”、“血瘀”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有脑力、体力衰退,浅表动脉增粗、变硬、迂曲等。另外,根据受累器官不同,又可有以下各种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是最常见类型,可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详见相关章节。 主动脉粥样硬化症:多无症状,叩诊主动脉浊音区增宽,听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带金属音调,有收缩期杂音,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形成腹主动脉瘤时腹部有搏动性肿块,腹壁相应部位可闻及杂音,股动脉搏动减弱;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声带麻痹、气管移位或阻塞、上腔静脉或肺动脉受压等表现。 脑动脉粥样硬化症:脑缺血时可致眩晕、头痛、昏厥,脑血栓形成或出血时可见肢体瘫痪、头痛、眩晕、偏盲、失语、意识丧失,脑萎缩表现为痴呆、智力和记忆力减退、行动失常、性格改变等。 肾动脉粥样硬化症: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血栓形成时可致肾区疼痛、尿闭、发热,长期缺血可致肾萎缩、肾功能衰竭。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症:可致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腹痛,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发热,肠壁坏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休克等。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症:多见于下肢,表现为麻木、温度偏低、间歇性跛行、持续性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甚则出现坏疽。 1.1.2 发病特点:发病缓慢。 1.1.3 诱发因素: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过少等。 1.1.4 检查项目:化验血脂异常,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即可考虑诊断,多普勒超声、血管内超声显像、血管镜、X线、MRI等检查均有助于确定本病。如主动脉粥样硬化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影增宽、扭曲及片状钙质沉着影。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症:常侵犯重要器官的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引起严重后果。 动脉中层钙化症:多累及中型动脉,常见于四肢特别是下肢,一般无症状,并发内膜与内膜下粥样硬化后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 细小动脉硬化症:为小型动脉的弥漫增生,主要发生在高血压病患者。 1.2.2 分期 无症状期:或称隐匿期,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组织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 缺血期:由于血管狭窄,器官缺血而产生相应症状。 坏死期:由于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器官组织坏死而产生相应症状。 纤维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而引起症状。 1.2.3 分级 Ⅰ级:管腔狭窄面积在25%及以下。 Ⅱ级:管腔狭窄面积在26%~50%。 Ⅲ级:管腔狭窄面积在51%~75%。 Ⅳ级:管腔狭窄面积在76%~100%。 1.2.4 分度 轻度:Ⅰ级、Ⅱ级。 中度:Ⅲ级。 重度:Ⅳ级。 1.3 证类诊断 1.3.1 痰湿阻络证(ZYTMBO) 主症:形体肥胖,体倦嗜卧,脘痞纳呆。 兼症:头重如裹,胸闷气短,呕恶眩晕。 舌脉:舌苔白腻,脉滑。 1.3.2 气滞血瘀证(ZYVXKO) 主症:胸胁胀闷,阵发胸痛或肢体疼痛。 兼症:性急易怒,胁下痞块。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1.3.3 肝肾阴虚证(ZZGS40) 主症: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健忘迟钝,肢麻拘挛。 兼症:目涩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失眠盗汗。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1.3.4 气血两虚证(ZYVX30) 主症:头晕心悸,遇劳加重,面色无华。 兼症:神疲乏力,气短自汗。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 疗效标准 2.1 西医疗效评定 显效: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明显减轻或消失者,分级降低2级以上。 有效: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有所减轻者,分级降低1级以上。 无效: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没有减轻者,分级降低不足1级。 加重: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较前加重,分级上升者。 2.2 证候计分评定 2.2.1 计量评分 4分:体胖嗜卧、脘痞纳呆、胸胁胀闷、阵发胸痛或肢体疼痛、头晕健忘、肢麻拘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遇劳加重、舌脉异常等明显,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 3分:上证明显,经常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2分:上证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1分:上证较轻,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0分:无证候或证候消失。 2.2.2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者。 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50%~70%者。 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50%者。 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3 分证论治 3.1 痰湿阻络证 治法:燥湿化痰。 主方: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陈皮10g 半夏10g 茯苓10g 薏苡仁20g 苍术10g 白术10g 枳壳10g 莱菔子10g 郁金10g 3.2 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当归15g 赤芍10g 川芎10g 生地10g 桃仁12g 红花10g 柴胡10g 枳壳10g 牛膝15g 桂枝10g 地龙10g 延胡索10g 3.3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主方: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 药物:生地10g 熟地10g 山药15g 山茱萸10g 茯苓10g 丹皮10g 泽泻10g 制首乌10g 枸杞15g 菊花1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3.4 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党参10g 黄芪20g 白术10g 茯苓12g 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10g 木香6g 阿胶(烊化)10g 4 成药应用 4.1 痰湿阻络证 4.1.1 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清热化痰,醒神开窍。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1.2 蒲公英牌安脑丸:清热化痰,醒脑开窍。1次2丸,每日2次,疗程4周。 4.2 气滞血瘀证 4.2.1 华西牌乐脉颗粒:行气化瘀,活血通脉。1次2袋,每日2次,疗程4周。 4.2.2 金殿牌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活血化瘀,行气通络。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2.3 京康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行气活血,化瘀通络。1次120~240mg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2.4 桂冠牌脉络宁注射液:行气活血,通络化瘀。1次10~3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2.5 999牌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3 肝肾阴虚证 4.3.1 玛奇卡牌正心泰胶囊:通脉益肾。1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3.2 完达山牌刺五加注射液:补益肝肾,活血通络。1次40~8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4 气血两虚证 4.4.1 963牌西藏诺迪康胶囊: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4.2 登峰牌参麦注射液:益气养血,滋阴生脉。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4.3 地奥牌黄芪注射液:益气扶正,养血通脉。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