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动物细胞内核酸含量的测定(DNA和RNA的测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动物细胞内核酸含量的测定(DNA和RNA的测定) 将饲养动物组织细胞破碎,从脂质、蛋白质等物质中将核酸分离出来,再利用DNA和RNA的水解特性不同而使二者分开。 本实验分离核酸的方法采用“STS”法。用紫外吸收法测定RNA和DNA含量。 试剂和仪器 (1)20%三氯醋酸(TCA):称取分析纯三氯醋酸100g,加蒸馏水至500毫升。 (2)10%三氯醋酸(TCA):将20%三氯醋酸稀释1倍。 (3)5%高氯酸(PCA):吸取分析纯70%高氯酸(HClO4)7.1毫升,加蒸馏水92.9毫升。 (4)无水乙醇。 (5)氯仿-甲醇溶液:氯仿∶甲醇=2∶1(v/v)。 (6)乙醚。 (7)0.3N氢氧化钾。 (8)0.1N盐酸。 (9)6N盐酸。 (10)玻璃匀浆器。 (11)冰冻离心机。 (12)751G紫外分光光度计。 (13)离心管等玻璃仪器。 操作步骤 1.组织匀浆和酸溶性杂质的去除,将动物立即处死,取其肝脏,置已冰浴的小烧杯中。剪碎,称取1克碎肝组织,放入玻璃匀浆器中,加入已预冷的蒸馏水5毫升,研磨成浆。再加5毫升预冷的20%TCA溶液,搅匀并转移到离心管内,于℃~4℃、3000转/分,离心20分钟,上清液必须澄清,弃去。沉淀物加10毫升预冷的10%TCA溶液,搅匀,0~4℃,3000转/分,离心20分钟,上清液澄清,弃去。 2.脂质的去除 (1)沉淀物加预冷蒸馏水1毫升,搅成糊状。用滴管缓慢加入10毫升冷的无水乙醇,成均匀悬浊液,0~4℃于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再加入10毫升预冷无水乙醇,成均匀悬浊液,℃~4℃,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以上操作均在0~4℃进行。以后操作可在室温下进行。 (2)向沉淀物中加10毫升氯仿∶甲醇(2∶1,v/v)溶液,使成均匀悬浊液,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上层液。此步重复进行一次。 (3)沉淀物中缓慢加入10毫升乙醚,使成均匀悬浊液,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上层液。此步重复一次。 (4)把具沉淀物的离心管,置于30℃~40℃水浴中,充分除去沉淀物中的乙醚,最后得淡黄色核酸粉末(尚残存部分蛋白质)。 3.RNA的分离:向核酸沉淀物中(淡黄色粉末)加入0.3N氢氧化钾溶液10毫升,将沉淀物搅碎成糊状(必要时要在玻璃匀浆器中,匀浆成糊状)。37℃水浴保温18小时。此时沉淀物中的RNA已水解成核苷酸。碱水解后,加6N盐酸1.65毫升,充分搅拌冷却,于3000转/分离心15分钟,上清液即是已水解成核苷酸的RNA部分。沉淀物中含有DNA和蛋白质。将沉淀再悬浮于0.1N盐酸8.35毫升中,离心分离。合并上述二步所得上清液,并以0.1N盐酸定容至20毫升,此为1克鲜组织中的RNA部分,置冰箱备用。 4.DNA的分离:将提取出RNA的沉淀物,悬浮于20毫升5%高氯酸溶液中,95℃水浴保温15分钟后,于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并定容到20毫升即是1克新鲜组织中已降解的DNA部分。置冰箱备用。 5.紫外吸收法测定RNA和DNA含量 (1)RNA含量的测定,吸取RNA提取液0.5毫升于试管中,加5%高氯酸9.5毫升,混匀。沸水浴中水解15分钟,冷却后以5%高氯酸为空白在75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60nm波长处,测其O.D260值(即光密度值)。 (2)DNA含量的测定: 吸取DNA提取液1毫升,加5%高氯酸4毫升,以5%高氯酸为空白,在75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60nm波长处,测其光密度值。 (3)计算 DNA或RNA溶液测得的结果以每毫升10微克核酸O.D260=0.286进行计算,即: (0.286是通常从STS法得到的核酸部分所选用的消光系数)。 式中:O.D260:测定溶液在260nm处的光密度值; 10:为测定溶液共10毫升; W:样品重(克): 1000:换算微克为毫克; 100:换算为百分含量; 20:提取液总体积(毫升)。 式中:O.D260:测定溶液在260nm处的光密度值。 5:测定溶液共5毫升。 1:为测定时用0.5毫升DNA原液。 20:提取液总体积(毫升)。 W:样品重(克)。 1000:换算微克为毫克。 100:换算为百分含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