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副银屑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副银屑病 副银屑病是一组病因不明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皮肤病,一般分为点滴状、苔藓样、斑块状和痘疮样等类型。 〔诊断要点〕 一般分为四型。 一、点滴型 又称慢性苔藓状糠疹。 (一)皮损为淡红色或红褐色斑丘疹,直径3毫米~5毫米大小,散在分布,上附细薄鳞屑。单个皮疹在数周后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减退斑。但不断有新的皮疹发生。 (二)好发于躯干、四肢。 (三)一般经数月或一年左右自愈。 二、痘疮样型 又名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 (一)发病较急,皮疹初起为红色,直径3毫米~5毫米的斑丘疹或丘疹,继之出现水疱、血疱、坏死和结痂,表面覆少许鳞屑,消退后留有轻度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也可遗留轻度凹陷性疤痕。 (二)皮损泛发,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屈侧。 (三)多见于青年,病程数周至数月,亦有长达数年者。 (四)一般无全身症状,有的可伴乏力、发热、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 三、苔藓样型 (一)皮损为棕红色,针头到粟粒大小,覆有细薄鳞屑的扁平苔藓样丘疹,常呈网状排列,可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点状色素沉着和皮肤萎缩。 (二)好发于颈部两侧,躯干和四肢。 四、斑块型 又分为小斑块型和大斑块型。 (一)小斑块型 又称指状皮病(Digitate Dermatosis) 1.皮疹为粉红色至黄红色,直径1厘米~5厘米,椭圆形或长形,且常常为指印样的斑片,上附少许鳞屑。 2.对称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3.多于中年发病,病程慢性,可持续不退。 (二)大斑块型 1.皮疹为大而形状不规则的斑片,直径5厘米~10厘米,边界清楚,淡红色或褐红色,上附少许鳞屑,有的病例在病久后在大片皮损上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点状褐色色素沉着及萎缩的改变呈类似皮肤异色症外观。 2.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3.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慢性。 上述各型在慢性经过中常见新旧皮疹并存,苔藓样型和大斑块型的部分病例可演变为蕈样肉芽肿。 〔鉴别诊断〕 一、银屑病 鳞屑为银白色,较厚,刮除鳞屑可见点状出血,有痒感,易复发。 二、玫瑰糠疹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心端,皮疹长轴与皮纹相一致,病程短,不易复发。 三、扁平苔藓 皮损为紫红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剧痒,粘膜亦可受累。 四、丘疹性坏死性结核疹 好发于四肢伸侧,为绿豆大丘疹,脓疱,鲜红或暗红色,部分中心坏死上附暗褐色痂皮,愈后留有疤痕。常伴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 五、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好发于颈、胸及四肢皮肤的限局性损害,有明显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散在的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片。 〔治疗〕 一、全身治疗 (一)维生素D2 15万~25万单位/日,分次口服,持续2个~4个月,对点滴型和斑块型有一定效果。 (二)氨苯砜 25毫克~50毫克,日2次~3次口服,对点滴型和痘疮样型有效。 (三)四环素或红霉素 0.25克~0.5克,日4次口服,主要用于治疗痘疮样型。 (四)氨甲喋呤 用于痘疮样型,每周3次,口服疗法,即2.5毫克~5.0毫克,间隔12小时口服1次,连3次。 (五)皮质类固醇激素 对病情较重的痘疮样型可用强的松30毫克/日~40毫克/日,分次口服。 (六)雷公藤多甙 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二、局部治疗 (一)0.03%~0.05%氮芥溶液外用,对斑块型和苔藓样型有较好疗效。 (二)皮质类固醇霜剂,维甲酸软膏,0.1%~0.3%蒽林软膏及各种焦油类制剂。 三、物理疗法 光化学疗法(PUVA)或紫外线(UVB)治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