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其他疗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其他疗法 【针灸配方】 配方:人中、内关、风池、完骨、天柱、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肾俞、太冲、丰隆。 操作: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进针0.5寸,施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内关、丰隆、太冲直刺1~1.5寸,施用捻转泻法1分钟;风池、完骨、天柱直刺1.5寸;神门直刺0.5寸;肾俞直刺1.5寸;百会、四神聪向后平刺1寸,均用小幅度高频率(小于90°、120转/分钟以上)捻转补法;太冲、丰隆直刺1~1.5寸,施用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三阴交直刺1~1.5寸,施用提插补法1分钟。疗程每日1次,2个月为1个疗程。 【针灸疗法】 体针:取风府、人中、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平补平泻。 耳针:取心、肾、皮质下、神门。 【毫针疗法】 ■方法1 取穴:额中线、顶中线,可根据病情配额旁1线、额旁2线、额旁3线以及颞后线、顶颞前、后斜线下2/5。 针刺方法:额区各线均自上向下平刺1寸;顶中线自前顶向百会透刺;颞后线自率谷向曲鬓穴透刺;顶颞前、后斜线下2/5均自后上向前下沿线斜刺1寸左右。针入帽状腱膜下层,行抽气法,如属虚症则可用进气法,每针持续行手法1~3分钟,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每隔10~1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再行第二疗程。 ■方法2 取穴:主穴:伏象、伏脏、倒象、倒脏头部;配穴:思维、说话、记忆、书写、信号。以上穴位除单穴外均取双侧。 针刺方法:快速进针至头皮下骨膜层。可直刺、斜刺或透穴。 进针后行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电针疗法】 取穴:同方法1、方法2。 操作方法:针刺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通电,选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通电时间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灸法】 取穴:百会、四神聪。 灸治方法:用艾条回旋熏灸,每穴5~10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不烫为度。每日1~2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梅花针疗法】 操作方法:沿头皮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循行区来回扣刺,频率15次/10秒,中等刺激,以皮肤潮红丘疹,不出血或微出血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7天再行第二疗程。 【穴位注射疗法】 取穴:百会、风池(双侧)。药物选择:胞二磷胆碱。 操作方法:患者端坐体位,取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毫升胞二磷胆碱,分别刺入各穴,每穴注入药液1毫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电针头穴治疗】 取穴: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3线(双侧),颞前线,颞后线(病灶侧)。 操作方法:以28号不锈钢针,沿头皮15~30°角斜刺进帽状腱膜下,进针深度3厘米,得气后留针,在针柄上连接WO-IOC型多用电子穴位测定仪,疏密波变动频率200次/分,强度一般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总计8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