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辽代土地立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辽代土地立法 辽原是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国家。辽国重视发展封建性庄园,并推行贵族土地、政府土地、寺院土地三种占有形式。还实行屯田、公田、官闲田、私田等土地制度,发布了政令。如《辽史·食货志·上》等史料中均有记载:“故太平七年(1027年)诏,诸屯田在官斛粟不得擅贷,在屯者力耕公田,不输税赋,此公田制也。余民应募,或治闲田,或治私田,则计亩出粟以赋公上。统和十五年(997年),募民耕滦河旷地,十年始租,此在官闲田制也。又诏山前后未纳税户,并于密云、燕乐两县,占田置业入税,此私田制也。……凡市井之赋,各归头下,惟酒税赴纳上京,此分头下军州赋为二等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