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世纪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世纪史


《略论世界中世纪史的体系问题》 刘明翰,求是学刊,1980年第3期。

《论区别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标志》 束世澂,学术月刊,1957年第1期。

《如何正确理解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胡如雷,新建设,1960年第2期。

《关于国家名称的理释(共和国、王国、大公国)》 人民日报,1975年9月17日。

《世界史上的“帝国”与“王国”有何区别》 耿淡如,历史教学,1957年第6期。

《君主制、专制君主制与君主立宪制》 史学月刊,1958年第7期。

《由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社会制度的问题》 卫兴华,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2期。

《关于奴隶与农奴的纠葛》 郭沫若,新建设,1951年第8期。

《西方关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新讨论》 张云鹤,世界历史,1980年第6期。

《略论基督教的起源、性质及其演变》 贾东海,兰州学刊,1982年第2期。

《关于法兰克封建化形成过程的探讨》 李祖训、刘新丽,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5期。

《查理曼帝国和它的分裂——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和法、德、意三国的由来》 郭圣铭,历史教学,1979年第5期。

《英国封建化过程及其特点》 李成德,史学月刊,1958年第2期。

《试谈英国封建制的特点及其解体》 沈敏华,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齐思和,历史教学,1957年第7期。

《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市民的特点》 陈兆璋,厦门大学学报,1981年增刊。

《行会制度发展规律的研究》 束世澂,华东师大学报,1958年第3期。

《十五世纪英法统一国家的形成》 杨宗遂,历史教学,1959年第12期。

《英国国会与法国三级会议产生原因及其与王权的关系》 郭振铎,史学月刊,1957年第2期。

《中世纪德国的统一问题》 孔祥民,北京师大学报,1982年第1期。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王养冲,历史教学问题,1957年第1期。

《第一——八次十字军东侵的经过》 历史教学,1956年第2期。

《东罗马帝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中的几个问题》 郑如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孙成木,历史教学,1963年第4期。

《苏联霸权主义的渊源》 李元明,红旗,1981年第17期。

《浅谈伊斯兰教的产生、教义和教派斗争》 王纯,史学月刊,1982年第2期。

《关于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问题》 纵瑞华,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刘法林,史学月刊,1982年第6期。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形成》 陈祖源,历史教学问题,1958年第12期。

《成吉思汗与蒙古各部的统一》 刘孝瑜,江汉学报,1962年第8期。

《印度封建社会的特点》 达莫达兰,历史教学,1961年第8、9期。

《论日本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张玉祥等,历史研究,1982年第2期。

《新航路发现的背景及其后果》 郑如霖,历史教学,1959年第5期。

《十六世纪英国的圈地狂潮》 蒋孟引,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2期。

《十六世纪英国工商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郑如霖,史学月刊,1959年第8期。

《文艺复兴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吴于廑,历史教学,1956年第4期。

《文艺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郭圣铭,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第5、6期。

《十六世纪尼德兰革命为什么不能说是近代史的开端》

畅如,历史教学,1960年第2期。

《西欧封建社会延续时间较短的根本原因》 庞卓恒,历史研究,1983年第1期。

《黑奴贸易的兴起与发展》 吕昆,辽宁大学学报,1978年第5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