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良性肿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良性肿瘤 (一)多形性腺瘤 是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组织相复杂而具有多形性。肿瘤主要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有的呈腺管样结构,内层为立方形导管上皮,外围肌上皮,可是星形、梭形,可嗜酸性,也可呈浆细胞样或空泡状。肌上皮细胞也可鳞化,形成角囊肿。间质常有粘液组织、软骨及骨组织分化。多形性腺瘤主要与肌上皮瘤及多形性腺瘤恶变相鉴别。 1.肌上皮瘤 主要由梭形、浆细胞样细胞和透明细胞组成。腺管样结构在5%~10%。很少出现鳞化。可由3种细胞混合组成,也可由一种细胞为主组成。很少出现软骨及骨化生。 2.恶性多形性腺瘤 根据是否浸出包膜可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根据癌变的组织类型可分为未分化癌、腺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鳞癌、肌上皮癌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间质恶变常见为软骨肉瘤。 3.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它的组织学特征主要为细胞形态学上的一致性及组织结构上的多样性。细胞小至中等大小,立方状或柱状,核呈卵圆形或梭形,胞浆少,常嗜酸性,有时透亮或颗粒状。组织结构多样性包括管状、筛状、乳头状,实性及条索状。呈浸润性生长。缺乏导管双层结构及腺性结构可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 (二)肌上皮瘤 见多形性腺瘤,应与以下肿瘤相鉴别。 1.浆细胞瘤 浆细胞样肌上皮瘤需与其相鉴别。浆细胞瘤λ、κ轻链免疫标记呈单克隆性阳性,S-100(-)。电镜见丰富粗面内质网,缺乏肌动蛋白样微丝。 2.平滑肌瘤 以结蛋白(+),肌动蛋白(+),S-100(-),可与之鉴别。 3.神经源性肿瘤 S-100(+),但AE1/AE3(-),及电镜下微管结构可与其鉴别。 (三)基底细胞腺瘤 肿瘤由上皮细胞和少量间质组成。上皮细胞较一致,呈柱状或立方状,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外围基底膜样物质,PAS(+)。上皮细胞可呈小梁状、管腔状、实性型排列,可出现鳞状化生为其特点。管状结构时腔面细胞EMA(+),外围栅栏状排列部分细胞肌动蛋白(+)。基底细胞腺瘤应与以下肿瘤相鉴别。 1.多形性腺瘤 组织形态为导管样双层结构,肌上皮S-100(+),以及粘液软骨样区可作鉴别。 2.基底细胞腺癌 以角蛋白(+),核分裂象多见,浸润性生长可作鉴别。 3.管状腺瘤 当基底细胞腺瘤呈管状结构时需作鉴别。其管壁仅由两层柱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为嗜酸性胞浆,而基底细胞腺瘤的基底细胞胞浆为嗜碱性。 4.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中肌上皮细胞常见,且缺乏外围细胞栅栏状排列的特点。腺样囊性癌可为真性腺腔,而基底细胞腺瘤并非真性腺腔,且囊腺癌为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腺样囊性癌EMA(+)、S-100(+)、CEA(+)。 (四)Warthin瘤 光镜下Warthin瘤由嗜酸性上皮细胞和淋样间质组成。腔面由两层细胞构成,腔面细胞CEA(+),基底层细胞CEA、角蛋白(+)。 【鉴别诊断】 1.粘液表皮癌 当上皮成分发生鳞状上皮化生或粘液化生时,特别需与粘液表皮样癌相鉴别(表14-10)。 表14-10 Warthin瘤鳞化、粘液化生时与粘液表皮癌鉴别 2.嗜酸细胞腺瘤 由较单一的嗜酸细胞组成,呈实性片块、小梁状排列,也可呈腺管状结构。间质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不形成淋巴滤泡。免疫组化结果与Warthin瘤相同。以淋巴细胞少,不形成滤泡及上皮细胞,不形成囊性乳头状结构与其鉴别。 (五)嗜酸性细胞腺瘤 见Warthin瘤。 (六)皮脂腺腺瘤和皮脂腺淋巴瘤 由分化成熟的皮脂腺组成,常有微小囊腔。部分病例可有组织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反应。皮脂腺淋巴瘤的间质内有致密的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形成(表14-11)。 表14-11 皮脂腺腺瘤与皮脂腺腺癌鉴别 (七)导管乳头状瘤 内翻性导管乳头状瘤由增生的鳞状上皮组成,外周由基底细胞包绕,上皮常与导管相连。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为孤立性囊性病变,囊腔内衬单层或双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由许多乳头突入囊腔。鉴别诊断主要与其他乳头状增生性病变相区别。 1.乳头状鳞癌 浸润性生长、角化珠、异型性、核分裂象等可与之区别。 2.疣状癌 以外生性为主,细胞异型,局部浸润相区别。 (八)乳头状囊腺瘤 由粘液细胞和立方细胞构成。两种细胞交错排列,形成乳头状囊性结构、团块状结构和腺管样分化。立方细胞胞浆嗜酸性。其发生交界性病变时不易与乳头状囊腺癌区别。与乳头状囊腺癌鉴别如表14-12。 表14-12 乳头状囊腺瘤与乳头状囊腺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