鼺鼠
中药名。 见《神农本草经》。别名:耳鼠、鼯鼠、飞鼠、飞生鸟、松猫儿。 为鼯鼠科动物棕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Pallas)的全体。 体长达40~50厘米。 尾圆形,其长超过体长。吻圆而短。 耳小,眼大。体背毛色黑褐,腹面为浅橙红色,颈下黑褐色,并有褐色纵纹向下延伸到胸部。鼠蹊部至尾基为灰褐色,尾除基部下面外皆黑褐色。飞膜背面色如体背,但略深,腹面色较红,两者分界线甚显明。 眼周具黑圈。耳壳背部具一黑斑,耳与眼之黑圈间为橙黄色。 后足趾端黑色或灰白色。多栖于山坡森林地带。巢筑于树洞或岩洞中。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微温,有毒。主堕胎,令产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