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集校】: 洪兴祖: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校语:臑一作胹。《释文》作腩。 腩, 朱熹:同洪本。 校语:臑一作胹,一作耎,一作腩。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刘师培:《书钞》百四十二引鼎臑作 何剑熏:“臑”字是。王逸训“臑”爲“熟”,乃“胹”字义。 《説文》:“胹,烂也。”“洏,煮熟也。”“ ”亦非。“ “臑”,则爲其最美者。《淮南子·诠言训》:“周公殽,臑不收于前。”高诱注:“臑,前肩之美者。”可见臑爲畜类前腿最美好之部分,牛、羊、豕都可用,只是不能施之于人。 但此四句(啓涛按:指“五穀六仞,设菰粱只,鼎臑盈望,和致芳只”)仍然不能通顺。“五穀六仞”不可通,仞字作爲量词,虽五尺、六尺、七尺之异,但不得五穀如是之高。 此全爲不知“仞”爲借字,而将两项互相倒易。因此,出现了烦难,现在谨正之如下:“五穀盈望,设菰粱只。鼎臑六仞,和致芳只。”“五穀盈望”谓五穀满野,随处可见。“菰粱”,蒋实,一名雕胡,今名茭白,四川人叫作茭笋,以之造饭,甚美。枚乘《七发》所谓雕胡之饭,粱,米之精者。 “仞”假爲“染”,仞、染日母双声可通假。《吕氏春秋·当务》“具染而已。”高诱注:“染,豉酱也。”“豉酱”即今所谓酱油,川北人又叫豆油,用以腌肉或腌菜,不但味美,且能调色。六染,谓以酱油杂之再染之六,使腿臑色味俱美,故下文云:“和致芳只。” 。【集释】: 王逸:臑,熟。 致,致咸酸也。芳,椒姜也。言乃以小鼎镬臑熟羹臛,调和咸酸致芬芳,望之满案,有行列也。 朱熹:臑,熟也。 致,致咸酸也。芳谓椒姜也。 王夫之:臑,熟烹也。和致芳者,调和以尽香美也。 林云铭:鼎,镬中,所煮熟羹汤,满目一望皆是,极其多也。又调和之,致其芬芳。 蒋骥:臑,熟也。和致芳香,调和极其芳美也。 胡文英:臑,解见《招魂》。盈望,满望也。和致芳,加以椒桂姜榝之类也。 王闿运:臑当爲胹,熟也。望犹满也。 朱季海:《注》云:“臑,熟”,鼎熟盈望,文不成义,《释文》臑作腩,是也。 《齐民要术·炙法》有“腩(奴感切)炙”云:“羊、牛、麞、鹿肉皆得方寸脔切,葱白研令碎,和盐豉汁,仅令相淹,少是便炙,若汁多久渍,则肕。拨火开,痛逼火,迥转急炙,色白热食,含浆滑美。若举而复下,下而复上,膏尽肉干,不复中食。 ”又“肝炙”云:“牛、羊、猪肝皆得 上言鼎腩盈望,下言和致芳只,正谓调和之美,今本及《注》字作臑者,流俗不解鼎腩所谓,因探《招魂》“臑若芳些”句,而改之尔。《招魂》未尝言“腩”,而《大招》有之者,岂亦晚出之一证欤?腩本用诸炙,《招魂》但云“煎鸿 ”义皆从腩渍引申,此后来所名,不可以説《大招》。〇《招魂》:“臑若芳些”,《注》:“臑若,熟烂也,言取肥牛之腱,烂熟之。 ”臑一作胹;又“臛鼈炮羔”,《注》:“言复以饴蜜,胹鼈炮羔,令之烂熟,”胹,一作臑,《释文》作濡。是诸本自《释文》以降,“臑”、“胹”字颇错见,《注》皆以熟爲义(《释文》除“臑若”外,并不作“臑”、“胹”字)。 今谓此言“鼎臑”,以目鼎实之美者尔,与《招魂》所云,辞气本异,安得同训?《释文》本作腩字,殆校书者已觉其不安,故更旧文耳。寻《淮南·诠言训》:“周公散臑不收于前,钟鼓不解于县,以辅成王,而海内平。”《注》:“臑,前肩之美也。”当句正用此义。 《大招》之文,与《淮南》故多相应也。知是前肩者,《説文·肉部》云:“臑,臂羊矢也。”章先生《小学答问》曰“《甲乙经》云:‘阴廉在羊矢下’,《素问三部九候论注》:‘肝脉在毛际外羊矢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是股内廉近阴处曰羊矢,爲汉晋人常语,迻以言臂内廉,则曰臂羊矢矣。”是臑本臂内廉之称,以言鼎实,则爲“前肩之美”者矣。 汤炳正:鼎臑,鼎食。 臑,指煮熟之羹肴。 盈望,犹满眼。此言菜肴丰盛,犹《孟子》所谓“食前方丈”。 和致芳,调和之使其芬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