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黑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黑松 【概况】: 基源 为松科松属植物黑松的花粉和松针。 原植物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又名日本黑松(《中国树木分类学》)。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达2m。幼树树皮暗灰色,老时呈灰黑色,粗厚。枝条开展,树冠宽圆锥状或伞形;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冬芽圆柱形,银白色。 针叶粗硬,2针1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树脂管6~11个,中生,叶鞘宿存。球果熟时栗褐色,圆锥状卵形或卵圆形,长4~6cm,径3~4cm,有短柄,向下弯曲;种鳞的鳞盾隆起,横脊显著,鳞脐微凹,有短刺。 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mm,种翅灰褐色,有深色条纹,长10~12mm。花期4~5月,种子第2年10月成熟。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12页.图624) 生境与分布 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地区,中国辽东半岛、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台湾有栽培。 。【化学】:松针挥发油中含单萜类,花粉中含脂肪酸、不皂化物、烃、长链醇、甾醇(主要为β-谷甾醇)[1]。 花粉含栗甾酮(Castasterone)和2-去氧栗甾酮,后者化学名为:(22R,23R,24S)-3α,22,23-三羟基-24-甲基-5α-胆甾烷-6-酮[3,4]。 附 种子油含不常见脂肪酸:顺-5,9-十八碳二烯酸,顺-5,9,12-十八碳三烯酸,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 [2] 植物学报1984;26(3)∶290 [3] CA 1984;100 ∶48616r [4] CA 1984;100∶64954e 。【药性】: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功效 收敛,止血。 主治 《全国中草药汇编》:“胃、十二指肠溃疡,咳血;外用治黄水疮渗出液多不结痂,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水煎3~6g;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咳血:松花粉3~6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