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黄芩加半夏汤(《准绳·幼科》卷五)、黄芩半夏汤(《杏苑》卷四)。 【组成】: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斤(洗) 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每日二次,夜一次。 【主治】: 痢疾或泄泻,身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干呕;胆咳,咳而呕苦水者。 ❶ 《伤寒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而兼呕者。 ❷ 《金匮》:干呕而利。 ❸ 《玉机微义》:胆府发咳,呕苦水若胆汁。 ❹ 《幼幼集成》:麻疹发热吐泻。 【方论选录】: ❶ 《内台方义》:黄芩汤中以黄芩为君,以解少阳之里热,苦以坚之也;芍药为臣,以解太阳之表热而行营气,酸以收之也;以甘草为佐,大枣为使,以辅肠胃之弱以缓中也;加半夏之辛以散逆气,加生姜之辛以和其中而止呕也。 ❷ 《古方选注》:用甘草、大枣和太阴之阳;黄芩、芍药安太阴之阴;复以半夏、生姜宣阳明之阖,助太阳之开。上施破纵之法,则邪无客著,呕止利安。 ❸ 《金鉴》:用半夏、生姜入上焦而止呕;甘草、大枣入中焦而和脾;黄芩、芍药入下焦而止利,如是则正气安而邪气去,三焦和而呕利止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