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疸 是体内胆红素潴留,血清胆红素增高,而使皮肤、黏膜和脑组织等其他组织染成黄色的一种临床征象。 正常时血清总胆红素为4~17μmol/L,其中80%为未结合胆红素,或称间接胆红素,8~13μmol/L,其余为结合胆红素,或称直接胆红素,为0~4μmol/L,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μmol/L即为高胆红素血症,一般若在17~34μmol/L,临床无明显黄疸,为隐性黄疸,超过34μmol/L则可见皮肤、黏膜黄染。引起黄疸的原因及黄疸分类法很多。按发生机制可分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及先天性代谢异常等。目前较合理的分类法是按照血液中增高的胆红素类型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性黄疸及结合胆红素增高性黄疸二型。 按产生黄疸的病变部位分类,大致分为肝前性、肝细胞性及肝后性三大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