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水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水枝 【概况】: 异名 紫背金钱(《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高脚铜告碑(《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博落(《四川中药志》),防风七(湖北巴东)。 基源 为虎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黄水枝的全草。黄水枝属有5种,中国只1种。 原植物 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Don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5cm。根状茎横走,深褐色;茎不分枝,密被腺毛。基生叶具长柄,叶柄长2~12cm,基部扩大呈鞘状,密被腺毛;托叶褐色;茎生叶通常2~3片,与基生叶同型,叶柄较短;叶片心形,长2~8cm,宽2.5~10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掌状3~5浅裂,边缘具不规则浅齿,两面密被腺毛。花两性,总状花序长8~25cm,密被腺毛;花梗长达1cm,被腺毛;萼片5,在花期直立,卵形,先端稍渐尖,背面和边缘具短腺毛,3至多脉;无花瓣;雄蕊10,花丝钻形;心皮2,不等大,下部合生,花柱2。 蒴果长7~12mm;种子黑褐色,椭圆球形,长约1mm。花果期4~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40页.图200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900~3800m的林下、灌丛和阴湿地。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省区。亚洲东部和北美。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药材产于四川。 【化学】: 含无色飞燕草素、无色矢车菊素、杨梅树皮素、槲皮素。 参考文献 Hegnauer R.Chemotaxonomie der Pflanzen Band 6,1973∶310 【药性】: 性味 苦,寒。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辛,性寒。” 功效 清热解毒,散寒发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 疮疖肿毒,跌打损伤,肝炎,咳嗽气喘,发汗。《四川武隆药用植物图志》:“治耳聋,气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4g;或浸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江西《草药手册》:“治咳嗽气喘:鲜黄水枝30g,芫荽12~15g。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1次。 忌食酸辣、萝卜菜。 ”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黄水枝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