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明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明胶 【概况】: 异名 水胶(《外台秘要》),牛皮胶(《本草图经》),海犀胶(《纲目》),广胶、明胶(《本经逢原》)。 基源 为牛科牛属动物黄牛的皮所熬的胶。 原动物 黄牛Bos taurus domestiicus Cmelin。 余项参见“黄牛”条。 。【生药】:采制 将干燥的牛皮,铡成小方块,置清水中浸洗2天,经常搅拌换水,至牛皮柔软,洗净取出,置铜锅内,加5倍量清水,加热使徐徐沸腾,并随时加水,每24小时滤取清液,如此反复3次,将全部清液用明矾沉淀,倾取清液,再置铜锅内加热浓缩,至滴于滤纸上不化为度,加入黄酒或冰糖等辅料收胶,倒入胶盘内,俟冷,切成小块,晾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化学】: 黄牛皮与水长时间同煮,则皮中之胶原(Collgen)变化而成黄明胶。 胶原含氮18.6%,还含一些糖。黄明胶含氮18.0%,合多种氨基酸,但不含胱氨酸、半胱氨酸。胶原不溶于水,明胶能溶于水[1]。 《本经》记述“阿胶”亦用牛皮制备,《纲目》载“后世乃贵驴皮”(蟦),“夏月亦不湿软”。 明胶用牛皮、羊皮、猪皮均可制备。牛皮蟦习称水蟦,从氨基酸分析及总氮、碳、氢测定实验,黄明蟦与阿胶的成分类似[2~4]。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054页 [2]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460 [3] 中成药研究 1979;(1)∶1;(2)∶24 [4] 中成药 1981;(5)∶31 。【药性】:性味 ❶ 《纲目》:“甘,平。” 归经 入肺、大肠经。 ❶ 《会约医镜》:“入肝经。” 功效 滋阴润燥,止血清肿,行水,利大小肠。 主治 ❶ 《纲目》:“治吐血,衄血,下血,血淋,下痢,妊妇胎动血下,风湿走注疼痛,打扑损伤,汤火灼疮,一切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水、酒化冲,3~9g,或入丸、散。外用:烊化,涂。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补肺散(《圣济总录》)治肺痿劳伤吐血:黄明胶(炙燥)60两,花桑叶(阴干)60g。 上2味,捣罗为细散。每服6g,用生地黄汁调下,糯米饮亦得。 ”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虚劳尿精:干胶90g。末之,以酒200ml和,分温为3服,差止。 ” 【医药家论述】: 倪朱谟《本草汇言》:“黄明胶,止诸般失血之药也。梁心如曰,其性粘腻,其味甘涩,入服食药中,固气敛脱。与阿胶仿佛通用,但其性平补,宜于虚热者也。如散痈肿,调脓止痛,护膜生肌,则黄明胶又迈于阿胶一筹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