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姜 【概况】: 异名 火头根(四川、湖北)。 基源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盾叶薯蓣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D.henryi Uline etDiels) 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新鲜时外皮棕褐色,断面黄色,干后除去须根后常留有白色点状疤痕。茎左旋,有时在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凸起或有刺。 单叶互生,叶片厚纸质,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通常3浅裂至3深裂,中间裂片三角状卵形或披会形,两侧裂片圆状或长圆形,叶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白色斑块,干时灰褐色;叶柄盾状著生。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花无梗,常2~3朵簇生,再排列成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或2~3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著生于花托的边缘,花药极短,与花丝几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几相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 蒴果三棱形,干后蓝黑色,表面常有白粉。 种子通常每室2枚,著生于中轴中部,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9~10月。(图见《甾体激素药源植物》.66页.图2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1500m破坏过的杂木林间或森林、沟谷边缘的路旁石隙中。 分布于河南南部、湖北、湖南、陕西秦岭以南、甘肃天水、四川。 。【生药】: 栽培 适于凉爽湿润气候。 土壤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的砂质壤土为好,粘土不宜栽种。用根茎繁殖,于春季或晚秋进行,但以秋栽为宜。 栽前,将母株挖起,切取先端有芽苞的根状茎,分切成5~7cm长的小段,每段留有1~2个壮芽,重15~25g,按株行距各33cm穴栽,深6~10cm,每穴栽1小段,芽嘴向上。 栽后覆土。亦可用种子育苗繁殖。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冬季藤茎枯萎后,结合田间清洁工作,施堆肥或厩肥1次。生长期间应设支柱,以利茎藤攀援生长。注意病虫害防治。 采集 秋季采挖根茎,去净泥土,晒干。 。【化学】:含薯蓣皂甙类化合物盾叶皂甙A和B(Zingiberenim A、B),以及原盾叶皂甙A和B(Protozingiberenim A、B)。 参考文献 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1981.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36 【药性】: 功效 消炎解毒,清利湿热。 主治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治痈疖早期未溃,蜂螫,阑尾炎。”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皮肤已破烂及脓已形成者忌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四川中药志》:“治尿路感染:盾叶薯蓣9g,木通9g,滑石15g,车前草30g,马齿苋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伤:盾叶薯蓣鲜品60~90g,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与凡士林适量混合调匀,每日1次调敷患处。皮肤溃烂者忌用。脓包已形成敷药无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