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麦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麦类 大麦、小麦、元麦为温州市主要冬种作物之一,此外还有零星种植的荞麦。 种麦历史在秦汉已有记载,唐代有“高田二麦接青山”等语句,宋代记有大麦、裸麦、小麦和早、中、晚品种之分,元代记有“麦子与蚕豆、油菜轮作”,明清以来麦类成为“青黄不接”的救荒粮食。1931~1941年各县扩大以大小麦为主的冬种,1932年记述麦类面积占粮田,瑞、平、永占20%,泰顺占5%;1932~1949年永、瑞、平、乐、泰5县大麦面积从20.12万亩下降至16.4万亩,亩产从96.5斤降至93斤;小麦从40.211万亩降至35.7657万亩,亩产从99.7斤降至91斤。 1949年三麦面积70.39万亩,平均亩产48公斤。1957年三麦面积101.07万亩,亩产58公斤,小麦占60%左右,大、元麦合占40%左右。 1965年面积52.4万亩,亩产67公斤。1976年面积42.31万亩,亩产59.5公斤。 80年代扩大大麦、减少小麦,淘汰元麦。1984年大小麦面积5.46万公顷。1990年大麦面积7.98万亩,亩产135公斤,小麦34.84万亩,亩产120公斤。 1993年小麦面积22.511万亩,亩产133公斤;大麦2.04万亩,亩产115.7公斤。大麦品种有:二棱、四棱、六棱,50年代引进立夏黄;60年代引进早熟三号、浙农12、米麦757;80年代引进浙农大2号、3号,舟科1号、2号,秀麦1号、沪麦4号。小麦品种有:无芒、有芒、赤面、白皮、212、378、908、933、1028、101、105等9系。 50年代引进矮粒多,三月黄、南大2419、梅县光头;60年代引进福清霞仁、浙麦1号、吉利、矮杆红、矮洛阳等10个良种。80年代引进浙麦2号。荞麦生长期特短,适应性强,为救灾粮食作物,可作粮药兼用。 1941年永、平、乐、三县面积1.26万亩,亩产40~60公斤,解放后都为零星种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