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骨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基源 为鹿科鹿属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 原动物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马鹿Cervus elaphus L. 余项参见“鹿茸”条。 【生药】: 采集 杀鹿时,剔取鹿的骨骼鲜用或干燥备用。 加工炮制 煅烧存性,研末。 【药性】: 性味 甘,微热。 功效 补虚羸,强筋骨。 主治 ❶ 《别录》:“安阳,下气。” ❷ 《千金·食治》:“主内虚,续绝伤,补骨,可作酒。” ❸ 《唐本草》:“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虚,补骨髓。” ❹ 《纲目》:“烧灰水服,主小儿洞注下痢。” ❺ 《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烧存性为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鹿骨煎(《千金方》)治虚损:鹿骨1具,枸杞根60g。 以水1000ml煎汁500ml,服用。 ❷ 骨痹药浴方(吉林中医药1991;(2))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足趾或指关节肿胀疼痛,逐渐全身诸关节亦肿痛,发热,出汗,重则关节变形或僵直,活动不利:鹿骨、伸筋草各100g,络石藤、蓖麻秸杆、豨莶草各50g,炙木鳖20g。水酒煎洗。 单方应用 《救生苦海》:“治疮疡愈合迟缓或久不愈合:鹿胫骨,湿纸包固,灰火煨后研末敷疮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