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鹿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鹿胎 【名称出处】:《本草新编》 【概况】: 基源 为鹿科鹿属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胎兽及胎盘。 原动物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马鹿Cervus elaphus L. 余项参见“鹿茸”条。 【生药】: 采集 将妊娠母鹿剖腹,取出胎兽及胎盘,除尽残肉、油脂、置烤炉内烤至干透。 梅花鹿、马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青海、甘肃、云南。 鉴别 梅花鹿、马鹿的鹿胎,大小不一,全体弯曲,头大、嘴尖、下唇较长,四肢细长、有2蹄,尾短,脊背皮毛有小白色点,鲜时色淡,干燥后呈棕红色。 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腥。 以幼小、无毛、胎胞完整、无臭味者为佳。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尘,防蛀。 。【化学】:鹿胎水分占88.9%,总灰分27.09%,粗蛋白66.33%,粗脂肪10.51%,各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天门冬氨酸5.74,苏氨酸2.31,丝氨酸2.10,谷氨酸9.13,脯氨酸4.70,甘氨酸5.90,丙氨酸4.47,缬氨酸3.01,蛋氨酸1.37,异亮氨酸1.97,亮氨酸4.52,酪氨酸1.62,苯丙氨酸2.46,赖氨酸3.94,组氨酸1.22,精氨酸3.13,色氨酸0.35[1]。 无机元素含量分别为(ppm)Ca62705,P36667,Na18914,S11154,K9979,Mg1360,Al48.87,Zn46.60,Sn28.92,As9.03,Sr7.66,Pb7.05,Ba5.29,Cu5.78,T13.52,V1.92,Co1.10,Mo1.71,Se2.44,Cd0.60,Li0.64。维生素及激素含量分别为:维生素A274单位,维生素B10.42mg/100g,维生素B21.46mg/100g,孕酮9.75ng/g,雌酮硫酸盐Ing/g[2]。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讯 1987;12(1)∶6 [2] 特产研究 1988;(3)∶52 。【药性】:性味 甘、咸、温。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功效 益肾壮阳,补血调经,生精补髓。 主治 虚损劳瘵,精血不足,月经不调,宫寒不孕,崩漏带下。 《全国中草药汇编》:“肾虚精亏,体弱无力,腰腿酸软。”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6~15g;鲜胎可煮汁熬膏。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人参、黄芪、红花、当归,治血虚经少,久不生育。 ❷ 配石斛、枸杞子、菟丝子、熟地,治虚损劳瘵,遗精盗汗。 方选和验方 ❶ 鹿胎丸(《沈氏尊生书》)治虚损劳瘵:鹿胎(去秽、煮烂)、熟地(蒸)、枸杞子(乳浸)各250g,菟丝子(酒煮)、首乌(乳浸、晒)各300g,金石斛(酒炒)180g,巴戟肉(酒炒)、黄芪(酥炙)各150g,人参120g。 同研末作丸服。” 共研末,以鹿胎膏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日服1~2次,黄酒送下。 同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空腹时参汤或米汤送服。 ❶ 陈士铎《本草新编》:“世人有麋、鹿合而成膏,以治阴阳之虚则可耳。然而用麋、鹿为膏,又不若用鹿胎,加人参、熟地、山茱、山药、茯神、牛膝、柏子仁、巴朝天、肉苁蓉、炒枣、仁白术、甘草、麦冬、沙参、五味子、杜仲、破故纸、黄芪、当归为全鹿丸之更妙也,用大鹿为全鹿丸者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