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鸦胆子(图152)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鸦胆子(图152)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药用时除去果皮,用其种子;原植物系半常绿大灌木,野生与栽培均有。很多地区称之为“苦参子”,易与豆科植物苦参的种子混淆,宜去掉此别名。另外,女贞子与本品外形类似,应注意区别。广西个别地区曾发现有以牛耳枫的果实误作鸦胆子者,应注意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呈卵形或长卵形,长6~10mm,直径4~7mm。表面黑棕色或黑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状,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则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钝圆有果梗痕。果壳质硬而脆,内含卵形种子1粒,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2片,乳白色,富油性。气无,味极苦而持久。 以粒大、饱满、种仁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果壳及杂质。 (二)炮炙 制霜:取原药去壳去仁,炒热后研碎,用草纸包裹数层,外加麻布包紧,放在榨油机内榨油,使纸吸油,反复数次。至油尽为度,取出。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有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赘疣。 【应用】 1.间日疟或三日疟 常单用本品入胶囊或以龙眼肉包裹服。 2.热毒血痢 本品治疗阿米巴痢疾,效果优于白头翁,若与白头翁配伍,更能提高疗效。如痢疾严重,可用鸦胆子仁水浸液灌肠。 3.鸡眼、赘疣 用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患处,可使其脱落。 近年来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用5%鸦胆子仁煎剂灌注阴道,取得较好效果。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每次10~15粒治疗疟疾,或15~30粒治疗痢疾。本品味极苦,不宜入汤剂,外用适量。 本品对肝肠胃均有损害作用。故不宜多用久服。胃肠出血及肝肾痛,应慎用或忌用。 【备注】 鸦胆子含生物碱、糖苷、酚类成分和鸦胆子酸等。另含脂肪油、鸦胆子苦醇,鸦胆子素A、C、B、D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