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
在今甘肃敦煌县城南6公里,古称沙山、沙角山。 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丈,山峰陡峭,势如刀刃。俗传古代有大将率兵出征,兵马在此宿营,狂风骤起,黄沙蔽天,全军因此覆没,以后山内时闻鼓角之声,因有鸣沙之名。据史书载,天气晴朗时,山有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称“沙岭晴鸣”,为敦煌一绝。 其声名更在于东麓断崖上开凿有闻名世界的莫高窟,即敦煌石窟,俗称千佛洞。 上下五层,始建于前秦,盛于唐,原有窟室千余,现尚存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洞窟连绵1000多米,是我国罕见的建筑、绘画、雕塑的综合艺术宝库。北麓有月牙泉,登山俯瞰,沙丘林立,清泉荡漾。 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坠,鸣声不绝于耳,游人见此,兴味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