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鸡血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鸡血藤 中药名。 出《本草纲目拾遗》。别名:血风藤,过江龙,猪血藤;大血藤。 为豆种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茎藤。木质藤本。三出复叶,小叶宽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7~15厘米,先端短尾状,基部圆形,上面有疏柔毛,下面脉腋间有黄色髯毛,侧生小叶基部偏斜;叶柄及小叶柄无毛;小托叶针状。圆锥花序腋生,大型,花多而密;序轴及总花梗被黄色短柔毛;花冠蝶形,白色,肉质;雄蕊10,二体;子房有白色硬毛。荚果舌形,长8~10厘米,有黄色茸毛。种子1枚,生于荚果顶端。花果期夏秋。生于林中、灌丛或山沟。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秋、冬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或断,晒干。 药用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7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是红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 横切面可见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木质部淡红色,导管呈孔洞状不规则排列,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二者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 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气微,味涩。 主产广西。商品鸡血藤植物来源尚有: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er.;香花岩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亮叶岩豆藤Millettia nitida Benth.;常绿油麻藤Mucuha sempervirens Hemsl.等。 用水润透,切片,或蒸软后乘热切片,晒干。味苦甘,性温。入心、脾经。功能补血,活血,通络。 治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本草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证,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内服:煎汤,9~15克(大剂30克);或浸酒。治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病:鸡血藤30克,长期煎服(《中草药学》江西)。本品含鸡血藤醇(milletol)、儿茶酚、挥发油及还原糖等。药理作用: 煎剂给家兔、狗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 ❷ 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鸡血藤煎剂能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剂量增大可引起痉挛性收缩。这种作用主要系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的结果,并非通过肾上腺素反应系统所致。鸡血藤对小鼠的肾脏总磷代谢起促进作用,24小时总磷代谢的增加反映了代谢和合成的增强。 ❸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密花豆藤煎剂对壮年期家兔有补血作用,能使血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密花豆作用强于山鸡血藤。本品对放射性所致白细胞减少有治疗作用,亦有升血小板作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治疗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