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鳗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鳗鲡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白鳝、蛇鱼、风鳗(《纲目》),鳗鱼(《本经逢原》),白鳗、青鳝(《中国动物图谱·鱼类》),鳗(《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基源 为鳗鲡科鳗鲡属动物鳗鲡,药用其全体或肉。 原动物 鳗鲡Anguilla japoni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形态 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长而尖,头长较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为大。吻短,稍扁平。下颌较上颌稍为突出,上下颌具细齿、唇厚,肉质。眼很小,位于口角之上方。鳃孔小。侧线完全,鳞细而长,隐藏于表皮内。 背鳍很低且长,其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至吻端距离的2.2倍左右,后端联于尾鳍。 胸鳍短圆,位于体正侧,紧贴近鳃孔。无腹鳍。臀鳍低长,与尾鳍相连。 尾鳍短,呈圆形,肛门紧接在臀鳍起点之前。胃有育囊。 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无斑点。 (图见《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图123) 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江河湖泊中。 到一定年龄,于秋天入海产卵。食物以小鱼、蟹、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为主。 分布于长江、闽江、珠江流域及海南。 。【生药】: 采集 四季捕捞,捕后去内脏,鲜用。 【化学】: 肉每100g含水分 76g,蛋白质 14.5g,脂肪 8g,灰分 1.4g,Ca 166mg,P 211mg,Fe 1.8mg;维生素:A 3000单位,B1 10μg,B2 100μg,C 15mg,尼克酸3.0mg。 从肌肉中还分离得肌肽(Carnosine)和鹅肌肽(Anserine)。在18~22℃放置一昼夜,含挥发性碱性氮13.7mg%,挥发性还原性物质36μgN/g,组织胺(Histamine)<2.2mg%及显著的丁酸。 鱼身粘滑液含多糖,多糖中含葡糖胺0.65mg,半乳糖胺6.5mg,葡糖醛酸0.16mg%,鳗肝含维生素尤其丰富,每100g含维生素:A 15000单位,B1 300μg,B2 500μg[l]。肉、皮和内脏中含粗脂质24.94%、20.00%和14.96%。游离脂由中性脂(86.71%~94.94%)、磷脂(14.13%~12.74%)和糖脂(0.63%~1.22%)组成[2]。新鲜鱼中含有精胺(Spermine)、亚精胺(Spermidine)、腐胺(Putrescine)和尸胺(Cadaverine)[3]。 还有胍基化合物如肌酸(Creattne)、肌酸酐(Creatinme)和精氨酸(arginine)[4]。胆汁中含有胆红素(Bilirubin)二葡糖酸甙、胆红素单葡糖酸甙、胆绿素(Biliverdin IXα)[5]。 从鳗鲡鱼的心室中分离出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6]。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719 [2] CA 1985;102:183916v [3] CA 1988;108:54615w [4] CA 1988;108:54617y [5] CA 1988;109:20438w [6] CA 1991;115:89434h 。【药性】:性味 甘,平。 ❶ 《别录》:“味甘。有毒。” 归经 ❶ 《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效 滋补强壮,解毒杀虫。 主治 妇女赤白带下,崩漏,虚劳骨蒸,肺结核,风湿痹痛,脚气,风疹,小儿疳积,肠风、痔漏,淋巴结结核,阳痿,恶疮,溃疡等。 ❶ 《别录》:“主五痔疮瘘,杀诸虫。” 用法用量 内服:烧炙研末或煮食。 使用注意 病后脾肾虚弱,痰多泄泻者忌服。 ❶ 《本草经疏》:“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 方选和验方 ❶ 鳗鲡鱼丸(《圣惠方》)治鼠瘘:鳗鲡鱼120g(炙令焦黄),野猪皮120g(炙令焦黄),瞿麦30g,蟾蜍1枚(炙黄)斑猫30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黄色),腊月猪脂15g(炼成者),巴豆15枚(去皮、心膜,纸裹压去油)。 上药除猪脂、巴豆外,捣罗为末,用猪脂、巴豆和捣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米粥饮下2丸,觉者当寒热,不觉者,来日平明更服3丸,稍稍增之,慎热饮食,当有烦闷。 ❷ 《中国动物药》:“治结核阴虚发热:鳗鲡鱼1条,贝母15g,百合15g,百部10g,白茅根15g,水煎服,日2次。” 食疗 ❶ 《圣惠方》:“治骨蒸劳瘦及肠风下血:鳗鲡鱼1000g,治如食法,切作段子,入铛中,以酒600ml煮,入盐,醋食之。” 【医药家论述】: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鳗鲡鱼甘寒而善能杀虫,故骨蒸劳瘵,及五痔疮瘘人常食之,有大益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