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鲫鱼胆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鲫鱼胆草 【概况】: 异名 较剪草(《生草药性备要》),蜈蚣草(《福建民间草药》),节节花、苦胆草(《广东中药》),对座草(《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耳草的全草。耳草属全世界约420种,中国约有70多种。 原植物 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 Linn.[Oldenlandia auricularia(Linn.)F.Muell.] 历史 本品首见于清代何谏所著《生草药性备要》,载:“较剪草,味苦,性平,一门行气,敷疮止痛,理蛇伤,生津液,止喉痛。叶对生。 ”《岭南采药录》载:“鲫鱼胆草,草本,叶对生,形尖长,全边,细碎之花,自叶腋生出,味苦……清肝火,凡癫狗咬伤,取此草和老虎利、大浮萍、蜜糖,捣敷之。又能行气,散疮止痛,理蛇伤,生津液,止喉痛,煎服。 ”此后,《中药大辞典》及广东、广西、云南等有关医药文献均有收载本品。 形态 多年生、近直立或平卧粗壮草本;小枝密被短粗毛,幼时近四棱柱形,老时圆柱形,常在节上生根。叶对生,近革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3~8cm,宽1~2.5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上面无毛,下面常有粉末状短毛,侧脉4~6对,明显;叶柄长2~3mm;托叶膜质,被毛,合生成一短鞘,顶裂成5~7刚毛状刺。 聚伞花序腋生,密集成头状,无总花梗,有微小的苞片;花4数,近无梗;萼管长约1mm,常被毛,萼裂片披针形,长1~1.2mm,被毛;花冠白色,冠管长1~1.2mm,喉部有毛,花冠裂片长1.5~1.8mm,广展;雄蕊著生于冠管喉部,花药伸出;花柱被毛,顶部2裂。 蒴果球形,直径1.2~1.5mm,有疏毛,不开裂。种子每室有2~6颗,种皮干后黑色,有小窝孔。 花期春末夏初。(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215页.图584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1000m的草地、林缘或灌丛中。 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印度、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化学】: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氨基酸[1]。根茎含茜素(Alizarin)、耳草碱(Auricularine)[2]。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251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41 【药性】: 性味 苦,凉。 ❶ 《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平。”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蛇虫咬伤,喉痛,便血,牙疳。 ❶ 《生草药性备要》:“行气,敷疮止痛,理蛇伤,生津液,止喉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岭南采药录》:“治癫狗咬伤:鲫鱼胆草、老虎利、大浮萍。蜜糖捣敷之。”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喉痛,急性结膜炎,肠炎,痢疾:鲫鱼胆草9~15g,煎水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