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凝水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藥石 > 凝水石
凝水石  níngshuǐshí

亦稱“白水石”、“寒水石”、“凌水石”、“鹽精石”、“泥精”、“鹽枕”、“鹽根”、“太陰玄精”。石類。生山谷或鹽池中,塊狀,有鋒棱,清瑩如雲母水精,入水浸久亦化。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之五·凝水石》[釋名]:“白水石、寒水石、凌水石、鹽精石、泥精、鹽枕、鹽根。”時珍曰:“拆片投水中,與水同色,其水凝動。又可夏月研末,煮湯入瓶,倒懸井底,即成凌冰,故有凝水、白水、寒水、凌水諸名。生于積鹽之下,故有鹽精以下諸名。”《三才圖會·地理》:“太陰玄精出解縣,今解池及通泰州積鹽倉中亦有之。其色青白龜背者佳,採無時。解池又有鹽精,味更鹹苦,青黑色大者三二寸,形似鐵鏵觜。三月四月採,亦主除風冷,無毒。又名泥精,蓋玄精之類也。”參閱《神農本草經》卷二、《格致鏡原》卷六。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凝水石
凝水石  níngshuǐshí

亦稱“白水石”、“寒水石”、“凌水石”。硫酸鹽類礦物芒硝之晶體。以其拆片投水中與水同色,而水凝動,故名。晶瑩有稜,色白或無色,不透明,有光澤,質堅脆。主治發熱煩渴,咽喉腫痛,口瘡牙痛,燙傷,丹毒。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中經·凝水石》:“一名白水石。”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中品·凝水石》:“一名寒水石,一名凌水石。色如雲母,可拆者良,鹽之精也。”參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五·凝水石》。

凝水石níng shuǐ shí

《本草纲目》石部第11卷凝水石(31)。药名。
【基原】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晶体。
【别名】白水石(《本经》),凌水石、寒水石(《别录》),盐精(《丹房鉴源》),水石、冰石(《石药尔雅》),鹊石(《本事方》),盐精石、盐泥、盐枕、盐根(《本草纲目》)。
【性味】辛咸,寒。
❶《本经》:“辛,寒。”
❷《本草纲目》:“辛,咸。”
【归经】入心、胃、肾经。
❶《本草纲目》:“入肾走血。”
❷《本草新编》:“入胃经。”
❸《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阴、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清热降火,利窍,消肿。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丹毒,烫伤。
❶《本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❷《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❸《别录》:“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口渴,水肿,小腹痹。”
❹《医学入门》:“治小儿丹毒,烧为末,醋调敷之。”
❺《医林纂要》:“除妄热,治天行大热及霍乱吐泻,心烦口渴,湿热水肿。”
❻《本草求真》:“敷汤火伤。”
❼《本草求原》:“治心肾实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❶《本草经集注》:“畏地榆。”
❷《本草经疏》:“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泄泻者不宜服。”
❸《本草求真》:“虚人热浮,切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