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鲚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鲚鱼 【名称出处】:《食疗本草》 【概况】: 异名 鮤、鱴刀(《尔雅》),鮆鱼(《山海经》),刀鱼(《说文》),望鱼(《魏武食制》),鰽鱼(《异物志》),江鲚(《本经逢原》),麻鲚(《本草求原》),子鱼(《随息居饮食谱》),凤尾鱼(《脊椎动物分类学》),毛花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基源 为鳀科鲚属动物刀鲚、凤鲚的鲜肉。 原动物 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和风鲚Coilia mystus(Linnaeus) 形态 刀鲚体侧扁,前部高、向后渐低,腹缘具齿状棱鳞。 头短小,侧扁而尖,吻钝圆,突出。眼较小。 鼻孔每侧2个。口大,下位,口裂斜行。 上颌骨向后伸达胸鳍基底,其下缘具小锯齿。牙细小。 鳃孔宽大,左右鳃膜相连,不连于颊部。鳃盖条10,鳃耗细长,17~18+24~25。肛门靠近臀前方。体被圆鳞。 纵列鳞74~80,横裂鳞10~12,腹缘棱鳞18~22+27~34。无侧线。脊鳞1、13,基底前方具一小棘。臀鳍97~110,基底延长,与尾鳍相连。 胸鳍上部具游离鳍条6,延长成丝状,伸越臀鳍基底前1/4~1/2处。腹鳍小。尾鳍不对称,上叶长于下叶。体银白色。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185页.图198) 生境与分布 平时栖息在浅河口一带,春夏季进入淡水行生殖洄游。以浮游动物和小鱼为食。分布于中国渤海、黄海、东海、长江流域中下游及其附属的湖泊中。 凤鲚体形似刀鲚,主要区别是体侧纵列鳞58~67,臀鳍条73~86。 (图见《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图24) 栖浅河口一带,以浮游动物和小鱼为食。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生药】:采集 捕捉后去鳞和内脏后入药。 【化学】: 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可食部分100g含水分81.7g,蛋白质10.9g,脂肪2.2g,糖类4.2g,灰分1.0g,Ca126mg,P226mg,Fe1.4mg。蛋白质中精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含量高。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85 【药性】: 性味 甘,温。 ❶ 《纲目》:“甘,温。” 主治 ❶ 《纲目》:“鲜,贴痔瘘。” 使用注意 ❶ 《食物本草》:“发疥,不可多食。” 方选和验方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治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鲚鱼肉30g,扁豆9g,陈皮6g,谷芽12g,煎服。” 单方应用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治疮疖痈疽:鲚鱼肉与冰片捣烂,外敷。”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鲊,贴痔瘘,发疥不可多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