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22年新学制颁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22年新学制颁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著民族工业的发展,原来的“壬子-癸丑学制”暴露出许多缺点,已不能适应民族工业发展的要求。早在五四运动前后,新出现的一些教育社团就开始倡导学制改革,例如,1916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就提出了《中学教育改良方法》,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五届年会开始讨论修改学制系统,1920年年会再讨论,并将有关学制改革的意见汇编成册,印发各省区教育会研究讨论,要求各省区教育会组织有关人士,酝酿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1921年10月召开的第七届年会上有17个省区的代表参加,共提交了11件学制改革的议案。因为广东省所提议的议案较为完备,以广东省教育会所拟提案为根据,参考其他各省的议案,经过认真审查、讨论,于10月30日通过了新的《学制系统草案》。为进一步征求各方面意见,全文发表,向全国征求意见。在广泛讨论的前提下,教育部于1922年9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教育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稍作修改,又交同年10月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八届年会讨论,最后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壬戌学制”或称“新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学制”。 这个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7项标准制定,并提出各期分段以儿童身心发展为依据,具体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即初级小学4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2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4~6年。该学制有下述特点: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师资、教材、设备不足,新学制在实行中碰到许多困难。如新学制颁布后,各县遂纷纷请求设立初级中学,县立初中发展较快,而3年后却没有足够的高中来满足许多初中毕业生的升学要求。在该学制颁布实行后几经修改,但是其基本框架未作改变,沿用至1951年废止,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制仍有较大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