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冬青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冬青树典源出处 元·陶宗仪 《辍耕录》卷四:“唐君名珏,字玉潜,会稽山阴人。家贫,聚徒授经,营𣺫(xiusui) 以养其母。 岁戊寅,有总江南浮屠者杨琏真珈,怙恩横肆,势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二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玉匣,焚其胔 (zi) 弃骨草莽间。唐时年三十二岁,闻之痛愤,亟货家具,得白金百星许,执卷行贷,得白金又百星许。乃具酒醪,市羊豕,邀里中少年若干辈,……乃斲文木为匮,复黄绢为囊,各署其表曰: 某陵某陵,分委而散遣之,蕝地以藏,为文而告。诘旦,事讫,来集,出白金羡余酬,戒勿泄。……唐葬骨后,又于宋常朝殿掘冬青树,植于所函土堆上。”“宋太学生林德阳,字景曦,号霁山。当杨总统发掘诸陵寝时,林故为杭丐者,背竹箩,手持竹夹,遇物即以夹投箩中,林铸银作两许小牌百十,系腰间,取贿西番僧曰:‘余不敢望收其骨,得高家孝家斯足矣。’番僧左右之,果得高孝两朝骨,为两函贮之归,葬于东嘉。……林于宋常朝殿掘冬青一株,植于所函土堆上。”明 ·张孟兼 《唐珏传》:“众如珏言,夜往收贮遗骸,瘗 (yi) 兰亭山后,上种冬青树为识。”《遂昌山樵杂录》亦载。 冬青树 冬青树仡佬族风俗传说。流传于贵州金沙一带。相传古时仡佬族先民居住在不毛之地,十分穷苦。族长带领大家去寻找好地方。一天,他们来到苗族居住的地方,苗家杀猪宰羊,载歌载舞,盛情款待。苗族老人挽留他们,仡佬儿女好言谢绝,又往前走,决心以辛勤的劳动去开创乐园。人们历尽千辛万苦,又来到了彝族居住的地方。彝胞热情相待,再三挽留,可他们又告别远去,在茂密的山林里走了99天。族长由于年高体弱,又经长途跋涉,终于病倒了。他们便在靠近岩边一棵几抱粗的冬青树下露宿下来。人们围着冬青树,守着病重昏沉的族长老人,巴望他早日康复。族长在临终时,留下遗言,愿仡佬族的后代像冬青树那样杆大枝粗,万古长青!人们将族长安葬在冬青树下。为了纪念死去的族长,以他的遗言勉励后代,每逢过年,仡佬族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栽种一棵冬青树。吃年饭时,人们还要以酒肉祭奠。 ☚ 马龙洞的传说 喜鹊知祸福的来历 ☛ 冬青树 冬青树蒋士铨作。有清乾隆间《藏园九种曲》本。二卷,三十八出。叙南宋末文天祥,官江西安抚使,因元兵南下,临安告急,起兵勤王,拜丞相兼枢密使。往元营说其退兵,反被羁留。临安陷落,宋六宫被迫北上。天祥潜逃南下,往依益王。益王卒,复立卫王。开府延平,与元兵元帅张弘范战于五坡,兵败身擒。宋亡,天祥被执北行,义不降元,幽禁土室三年,百折不屈,最终被戮柴市。中间又插入唐珏、林景熙义葬宋帝遗骨等事迹。事本《宋史·文天祥传》。全剧结构纷乱,事迹冗杂,主脑不明,但长于写景抒情。张埙《冬青树序》称:“韵如铁铸,文成花粲,此先生老境之文如此。” ☚ 采樵图 五虎记 ☛ 冬青树典源出处 元·陶宗仪 《辍耕录》 卷四:“唐君名珏,字玉潜,会稽山阴人。家贫,聚徒授经,营��(xiusui) 以养其母。 岁戊寅,有总江南浮屠者杨琏真珈,怙恩横肆,势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二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玉匣,焚其胔 (zi) 弃骨草莽间。唐时年三十二岁,闻之痛愤,亟货家具,得白金百星许,执卷行贷,得白金又百星许。乃具酒醪,市羊豕,邀里中少年若干辈,……乃斲文木为匮,复黄绢为囊,各署其表曰: 某陵某陵,分委而散遣之,蕝地以藏,为文而告。诘旦,事讫,来集,出白金羡余酬,戒勿泄。……唐葬骨后,又于宋常朝殿掘冬青树,植于所函土堆上。”“宋太学生林德阳,字景曦,号霁山。当杨总统发掘诸陵寝时,林故为杭丐者,背竹箩,手持竹夹,遇物即以夹投箩中,林铸银作两许小牌百十,系腰间,取贿西番僧曰:‘余不敢望收其骨,得高家孝家斯足矣。’番僧左右之,果得高孝两朝骨,为两函贮之归,葬于东嘉。……林于宋常朝殿掘冬青一株,植于所函土堆上。”明 ·张孟兼 《唐珏传》:“众如珏言,夜往收贮遗骸,瘗 (yi) 兰亭山后,上种冬青树为识。”《遂昌山樵杂录》亦载。 释义用法 元代杨琏真珈至江南发掘南宋诸帝陵寝,暴露尸骨,有义士唐珏暗自收集尸骨,给以掩埋,并在上种冬青树一株为标志,又有义士林德阳亦有其事。后用此典表现缅怀旧朝的悲戚心情。 用典形式 【冬青】 清·尤侗:“千年遗庙还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清·沈德潜:“莫上凤凰山顶望,冬青谁认旧陵丘?” 【冬青枝】 清·顾炎武:“偃折冬青枝,哀哀叫杜宇。” 【冬青愁】 清·潘耒:“张王秦相墓何在,六陵萧萧冬青愁。” 【伴冬青】 清·王士禛:“何人寄恨丹青里,留伴冬青哭杜鹃。” 【哭冬青】 清 ·王士禛:“昔日兴亡如在眼,还同麦饭哭冬青。”清 ·包彬:“南国无家归燕子,西台有泪哭冬青。” 【冬青树】 明 ·高启:“环佩垂游故山月,冬青树死遗民非。”清 ·钱谦益:“麦饭何人浇一盂,孤臣哭断冬青树。”清·黄鷟来:“紫微星冷冬青树,碧血魂归杜宇声。” 【兰亭秋树】 清·归庄:“井澳夜涛声惨咽,兰亭秋树色凋枯。” 【冬青一树栽】 清·王夫之:“伤心臣有低头拜,为傍冬青一树栽。” 【冬青当日泪】 清·王士禛:“冬青当日泪,真荷两朝恩。” 冬青树 冬青树象征战胜困难的喜悦。 ☚ 金雀花 白栎树 ☛ 冬青树传奇。清蒋士铨(1725—1785)撰。二卷,三十八出。士铨有《红雪楼九种曲》已著录。此剧于乾隆四十六(1781)年成书。叙南宋灭亡,文天祥燕台殉节的历史故事。剧以文天祥、谢枋得之忠节为经,以赵王孙汪水幕府诸参军等为纬,取《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意而命名。颂扬文天祥、谢枋得、唐珏等人的忠烈事迹,斥留梦炎等人的卖国行径。剧本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民族意识,重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采掇既广、感激亦切,催人泪下,颇具汤显祖之风。有《红雪楼九种曲》本。 冬青树二卷。清蒋士铨 (1725—1784) 撰。蒋士铨,字心余,又字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江西铅山人。清代文学家。士铨工词曲兼善诗文,在乾隆嘉庆时期影响很大,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一生著述很多。现存诗有二千五百余首,大部分为抒情、吊古、纪游之作。其主要著述《忠雅堂集》四十三卷,包括文集十二卷、诗集二十七卷及补遗二卷、词集二卷。此外戏曲创作在他一生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是清代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著有杂剧、传奇戏曲十六种。格调大都比较高雅。其中《临川梦》、《空谷香》、《桂林霜》、《雪中人》、《香祖楼》、《第二碑》、《四弦秋》、《一片石》与此书 《冬青树》合称为 《藏园九种曲》。其它有 《采石矶》、《采樵图》、《康衢乐》、《忉利天》、《长生箓》、《升平瑞》、《庐山会》等。杨恩寿评赞 《藏园九种曲》云:“乾隆时一大著作,专以性灵为字”,又云其“语无不练,意无不新,调无不谐,韵无不响。”可见当时影响之大。《冬青树》一剧写江西安抚使文天祥摆下家宴为母亲上寿,忽有圣旨说元兵逼近临安,命他率军勤王。文天祥告别老母,以家财犒赏军卒,招募新兵,奔赴临安。文天祥被封为丞相兼枢密使,总督诸路军马。临安城市一片混乱,大小官员纷纷投降。北朝大元帅唆都忙右歹驻扎皋亭山上,文天祥身衔使命前来议和。他问唆都:“此次元兵南来,还是希图争夺江山?还是志在金帛子女?”唆都回答说:“只因南朝君臣不振,此来实欲整顿朝纲。”他又责问为何让度宗的两位王子出奔,文天祥理直气壮地回答:“此乃宗庙社稷所关,岂是细事!北朝待皇帝好,则二王为人臣,若有差池,就别有皇帝出来。”几句话把唆都气得无言可对。在襄阳投降的吕文焕上来劝降,被文天祥痛骂一顿。唆都命人将文丞相送往北方,文天祥拔剑自刎,被伴臣信世昌夺下。文天祥被押到镇江,余庆元以酒劝醉护送他逃到江北的真州,后经辗转到达通州,得遇曹太监张少保,始知益王已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他与张少保同船,来到福州。景炎皇帝即刻宣上殿来向他问计。不久,文天祥在潮阳与张洪范会战,一次战役中,不幸兵败被执,押送燕京,身居土室,诸气相侵,凛然无恙,作 《正气歌》一首。汪元量将它谱入管弦,名曰 《拘幽操》。一天,文天祥被绑赴柴市口,行刑前南朝的留梦炎丞相和赵孟頫学士摆下酒筵,文天祥一脚把它踢翻,称不吃这二臣的酒食。此时风雨大作雷电闪鸣,文天祥从容就义。文天祥升天后被上帝封为宪台,与谢枋得一起,审问南宋奸臣黄潜善、汪伯彦、秦桧、韩侂胄、史弥远、丁大全,把他们打入泥犁地狱,变为牲畜,永受烹炙宰割之苦。上帝见他有功,又升为都天总宪,谢枋得则为九天司命星君。是剧史实多本于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其中 “发陵”、“收骨”、“私葬”、“梦报”等出,皆取自明人卜世臣之《冬青记》。此剧歌颂忠良,贬斥奸邪,悲剧气氛强烈,具有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反映了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刻划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歌颂了爱国志士文天祥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彰了谢枋得等一些忠义之士。为叙述南宋灭亡之际一部真实的历史故事。而前人对此剧评价不高。有乾隆间蒋氏藏园刊本、藏园重刊本、坊刻本、石印本。 《冬青树》dong qing shuThe Evergreen Tree→蒋士铨 (Jiang Shiqu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