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鬼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鬼臼 【概况】: 异名 独角莲(广东、江西),八角鸟(通称),独叶一枝花(广东、广西),一碗水(陕西),八角金盘(江西)。 基源 为小檗科八角莲属植物八角莲的根茎。 原植物 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 Ying(Podophyllum versipelle Hance)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棕褐色,木质化,具粗壮的须状根。茎直立,高30~50cm。 茎生叶1,有时2,分别著生于茎的顶处和茎的中部;叶片盾状,圆形,直径达30~40cm,5~9裂,裂片卵状矩圆形,长5~8cm,宽5~7cm,先端锐尖,下面疏生柔毛或无毛,边缘有针刺状细刺;叶柄长10~15cm。伞形花序,花8~10,生于茎顶一叶的叶柄基部,下垂;萼片6,椭圆形,外面有疏长毛;花瓣6,2轮,长2cm,深红色;雄蕊6,花丝开张,花药内向;子房上位,1室,柱头大,盾状。 浆果椭圆形或卵形。种子多数。 花期初夏,果期9~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60页.图1519) 生境与分布 生阔叶林或竹林下湿处。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挖根茎,去净泥土,晒干。 药材产于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鉴别 性状 根茎结节状,长8~10cm,直径1.5~2cm;表面棕色,皱缩,结节圆形,上有略凹陷的茎基痕,下面著生细根,较稀疏,长3~5cm,直径约1mm,棕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易抽出木心。气微,味苦。 显微 细根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外壁稍增厚。皮层宽广,薄壁细胞壁增厚,有的可见纹孔;有纤维散在,直径150~180μm,木化;内皮层明显。初生木质部6原型。中央为纤维束。(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244页.图191) 理化 取样品粉末3g,加乙醇适量提取,提取液定容至1ml,点于硅胶G板上,以鬼臼脂素为对照,以氯仿-甲醇(9∶1)为展开剂,展距18cm,喷硫酸-乙醇(1:1),120℃烘5分钟,显深棕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244页.图192)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化学】: 茎含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去氢鬼臼毒素和山柰酚、槲皮素。 参考文献 药学学报 1979;14:101;1963;10∶489 【药性】: 性味 苦、辛,平。 ❶ 《本经》:“辛,温。” 功效 祛痰散结,解毒祛瘀。 主治 治劳伤,咳嗽,吐血,胃痛,瘿瘤,瘰疬,痈肿,疔疮,跌打,蛇伤。 ❶ 《本经》:“主杀蛊毒,辟恶气,逐邪解百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❶ 《本草经集注》:“畏垣衣。”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海藻、昆布、海螵蛸,治瘿瘤。 ❷ 配银花、连翘、紫地丁,治痈疽毒肿。 方选和验方 ❶ 《本草汇言》:“治气血痰饮,积胀成蛊:鬼臼500g(切片),生姜60g,白矾15g。泡汤浸2日,再用酒煮,捣烂成膏;巴豆肉9g(去油),沉香15g,蟾酥15g,俱为末,和入为丸,如黍米大。 每早晚各服20~30丸,白汤送下。” ” 单方应用 ❶ 《纲目拾遗》:“治疔疮痈疽:鬼臼根,醋酒磨涂;叶贴,能消痈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