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茶菜
【概况】: 异名 倒根野苏(《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山苏子、野苏子(《吉林中草药》)。 基源 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蓝萼香茶菜的全草。 原植物 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Plectranthus glaucocalyx Maxim.Isodon glaucocalyx Maxim.;Isodon glaucocalyx(Maxim.)Kudo;Plecfranthus japonicus (Burm.f.)Koidz.var.glaucocalyx(Max-im.)Koidz.;Amethystanthus glaucocalyx(Maxim.)Nemoto〕,又名回菜花(《中国经济植物志》)。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木质,粗大,向下有细长的侧根。茎直立,高0.4~1.5m,多分枝,分枝具花序。茎叶对生,卵形或阔卵形,长4~13cm,宽2.5~7cm,先端具卵形或披针形而渐尖的顶齿,边缘锯齿较钝,叶片疏被短柔毛及腺点。圆锥花序顶生在茎及枝上,疏松而开展,由具3~7花的聚伞花序组成,总梗长3~15mm,向上渐短,花梗长约3mm;花萼常带蓝色,外密被灰白色毛葺,内面无毛,萼齿5,三角形,近等大;花冠淡紫、紫蓝至蓝色,上唇具深色斑点,冠筒长约2.5mm,基部上方浅囊状,冠檐2唇形,上唇反折,先端4圆裂,下唇阔卵圆形,内凹;雄蕊4,花丝中部以下具髯毛;花盘环状。 成熟小坚果卵状三棱形,长1.5mm,黄褐色,无毛,顶端具疣状凸起。花期7~8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698页.图535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可达1800m山坡、路旁、林缘、林下及草丛中。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山东及山西。原苏联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切段。 【化学】: 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jap.nica原变种的叶含苦味甙蓝萼甲素和乙素(Glaucocalyxin A,B)。 参考文献 药学学报 1982;10∶750,682 【药理】: ❶ 抗肿瘤作用 从蓝萼香茶菜提取的蓝萼甲素于0,1~100μmol/L时,可抑制A23187刺激的免血小板生成血小板活化因子,其IC50为0,47μmol/L;当浓度为10,100μmol/L时,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免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同时升高PGE2,推测蓝萼甲素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物合成及选择性抑制血栓素A2生成而抑制血小板激活的。 参考文献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2;6(1)∶52 【药性】: 性味 《宁夏中草药手册》:“苦,凉。” 功效 清热解毒,健胃散结。 主治 ❶ 《吉林中草药》:“健胃整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❷ 《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健脾,活血。治胃炎,肝炎初起,感冒发热,经闭,跌打损伤,乳腺炎,关节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临床应用】: 《长白山植物药志》:“治感冒,胃炎,肝炎,乳腺炎,癌症(食道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初起,闭经,跌打损伤,关节痛,蛇虫咬伤:蓝萼香茶菜10~2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