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藤
【概况】: 基源 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地上部分或茎。 原植物 披针叶五味子 Schisandra lancifolia(Rehd.et Wils.)A.C.Smith,又名五味子(云南),小血藤(云南红河州),小密细藤(云南思茅),黄袍(云南保山)。 形态 落叶木质藤本。 茎较细。 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叶片纸质至膜质。 花较小,花被6~8片,黄色或橙黄色;雄蕊10~16枚;心皮16~23枚。果实红色,种子椭圆状扁平,种皮无光泽,稍皱,但无瘤状突起。 (图见中草药通讯 1977;34(3)∶36图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间疏林或灌丛中。垂直分布于1200~3000m之间。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的红河州,以及西北部的大理、丽江、维西等县,四川西部的康定,泸定、甘洛、汉源、荣经、木理等县。。【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全株,晒干或鲜用。 【化学】: 茎含木脂体1.7%[1]。 附 种子含木脂素13.2%[1~3]。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83;18(2)∶138 [2] 中草药通讯 1977;(3)∶34 [3]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10)∶35 【药性】: 性味 微苦、涩,温。 功效 止血接骨,祛痰消肿。 主治 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泡酒,30~60g。外用:捣烂敷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小花五味子根60g,泡酒500ml。浸泡7目后内服,每服10ml,每日3次。”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神经衰弱:香石藤根皮15~30g。泡酒服;果1次量6~9g,浸酒服。 ” ❸ 《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香石藤适量捣烂,开水调,酒引,外敷患处;另用香石藤根皮,泡酒内服。” ❹ 《云南中草药》:“治外伤出血:香石藤叶研末,撒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