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鞭打绣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鞭打绣球 【概况】: 异名 红顶珠(《贵州草药》),地草果、红豆草、头顶颗珠(《云南中草药》),连钱草(《西藏常用中草药》),地红参,小铜锤(《云南中草药选》),区茹程丹(藏名),小红豆(云南)。 基源 为玄参科鞭打绣球属植物鞭打绣球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 鞭打绣球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又名羊膜草(《中国植物志》)。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载:“鞭打绣球,生大理府。细叶,茎如水藻,近根处有叶大如指,梢端开淡紫色花,尖圆如小球。”所述形态,并观其图,应为本品。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认为“尖圆如小球”的应是干季发生的异形叶。 形态 多年生匍匐草本,全体被短柔毛。茎纤细,多分枝,节上生根,茎皮薄,老后易于破损剥落。 叶2型,主茎上的叶对生,叶柄短,长2~5mm,叶片圆形、心形至肾形,长8~20mm,顶端钝或渐尖,基部截形,微心形或宽楔形,边缘具锯齿5~9对,叶脉不明显;分枝上的叶簇生,稠密,针形,长3~5mm,有时枝顶端的叶稍扩大为条状披针形。花单生叶腋,近于无梗;花萼裂片5,近于等长,三角状狭披针形,长3~5mm;花冠白色至玫瑰色,辐射对称,长约6mm,花冠裂片5,圆形至长圆形,大而开展,有时上有透明小点;雄蕊4,内藏;花柱长约1mm,柱头小,不增大,钻状或2叉裂。果实卵球形,白色,长5~6(~10)mm,近于肉质,有光泽。种子卵形,长不及1mm,浅棕黄色,光滑。 花期4~6月,果期6~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2分册.223页.图6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草地或石缝中。 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台湾、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尼泊尔、印度、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或根,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 微甘,温。 ❶ 《植物名实图考》:“性温,味微甘。” 功效 益气止痛,去瘀止血,活血调经,舒经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 咳嗽吐血,神经衰弱,风湿腰痛,经闭腹痛,瘰疬,疮肿湿毒,跌打损伤,破伤风。 ❶ 《植物名实图考》:“治一切齿痛,煎汤含口,吐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汤含漱或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云南中草药选》:“治风湿腰痛,破伤风:鞭打绣球15~30g,泡酒服。” 食疗 《云南中草药选》:“治神经衰弱:鞭打绣球15~30g研末,蒸鸡蛋食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