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 亦称“加速的房室交接处自主心律”、“加速的连接性逸搏心律”、“自搏性房室连接性心动过速”或“结性自搏性心动过速”。 是指连接(交界)区固有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略超过窦性心律而控制心室时所形成的一种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连接(交界)性心动过速是1957年由Pick及Dominquez首先报告的,当时称之为“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根据有无窦性心律并存的情况,可分为伴有与不伴有窦—连接竞争现象两种。心电图特征:1.不伴有窦-连接竞争现象的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1)出现一系列连续3次以上的规则的连接性QRS波群,频率在70~140次/min,大多在100次/min左右,所谓连接性QRS波群是指与窦性QRS-T波相同或仅有轻度变异。 (2)未见窦性P波所构成的窦性心律。QRS波群前后可有逆行P′波,P′波与QRS波群一般有固定关系,P′-R间期<0.12s或R-P′间期<0.16s。 2.伴有窦—连接竞争现象的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1)除出现一系列3次以上、频率在70~140次/min的、规则的连接性QRS波群外,少数病例偶尔可见逆行P′波。(2)同时有一系列窦性心律或房性心律与连接性QRS波群并存,此乃加速的连接性逸搏心律伴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窦—连接脱节)现象,或称之为窦—连接竞争现象,它包括下列心电图表现: 可有等频现象和钩拢现象。 当窦性心率稍减慢,或连接性心率稍快,以致连接性心率超过窦性心率时,或两种心律出现的时间恰巧使窦性激动于连接区的绝对不应期中而受绝对干扰,故未能下传,心室便由连接性激动所控制。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连接性QRS波群,与一系列窦性P波形成不完全性干扰性脱节,这种窦性心律和连接性心律交替出现,互相消长的现象,又称为窦—连接竞争现象。 伴有完全性房室脱节的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无此现象。 ❺ 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伴有窦—连接竞争现象中的窦—连接夺获,一般不产生室性融合波。 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塞、急性风湿热、心脏手术麻醉和应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后是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阵发性连接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率相对较慢时(130~150次/min)容易与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混淆,两者的鉴别点见下表: 图中未见窦性P波,可见一系列室上性QRS波群,其前有一逆行P’波,P’-R间期固定且<0.12s,R-R间期匀齐,频率为88次/min。 该图为连续描记的Ⅱ导联,上条第1~4个QRS波为窦性,窦率为94次/min,第5个QRS波提前发生,其后至第7个QRS波为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连接性频率100次/min,而窦率减慢至88次/min。上条倒数第3个QRS波提前发生为心室夺获,其P波与前面的T波重叠,因落在相对不应期,故可以下传,其后转为窦性心律,窦率100次/min。 下条第5~8个QRS波为非阵发性连接性心动过速,其频率为100次/min,其出现是因窦率减慢至91次/min,连接区起搏点才能以稍快的节律而控制了心室。倒数第3个QRS波为心室夺获,其后转为窦性心律,窦率100次/min。 以上可以看出连接区与窦房结二者的互相竞争,频率在100次/min左右即成为控制心脏的主导节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