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 房内差异性传导的一种。 在窦性心律伴发房性早搏或并行心律时,早搏后第一个或多个窦性P波的形状发生改变(即窦P畸形),称为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窦P畸形可表现为变形的P波幅度增高、减小或平坦、或倒置或双相,P波时限可增宽或变窄,但P波出现的时间必须是窦性P波出现的时间。 否则应与窦房结内或心房内游走心律、房性融合波、多源性房性早搏、连接性逸搏、房性逸搏及各种人工伪差相鉴别。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的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明了。钟氏于1972年首先提出这一诊断,故又称为“钟氏现象”(Chung′s phenomenon)。现认为,心房内传导束不应性的不协同性,以及异位激动在心房内传导束中的隐匿性传导,可能共同构成了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的基本原理。 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是一种少见的心电图异常,约占12万份心电图中的0.1%。其中最常见于房早(占房内差异性传导的60%),特别是未下传的房早(占30%),而少见于插入性房早;其次为连接早(占16.6%),特别是伴有逆P′者,也可见于插入性连接早,较少见于室早(占10%),特别是伴有逆P′者,尚未见于插入性室早;最少见于并行心律(13.3%),其中房性并行心律占6.6%,连接性与室性并行心律各占3.3%。 非时相性房内差异性传导绝大多数(97.5%)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冠心、高心病占66.6%,约半数患者伴有心力衰竭。 图示窦性P波,频率为68次/rnin。 第2个P’-QRS-T波为房性早搏,早搏后第一个窦性P波畸形,其特征是较其余窦性P波振幅变低,呈双峰状,但P-P间隔与附近的P-P间隔相等,表明该P波(畸形者)出现的时间正是窦性P波应出现的时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