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葙 【概况】: 基源 为苋科青葙属植物青葙的茎叶。 青葙属全世界约60种,中国产3种。 原植物 青葙Celosia argentea L.,又名野鸡冠花(山东、江苏),百日红、狗尾草(广东、海南)。 历史 青葙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纲目》载:“青葙生田野间,嫩苗似苋可食,长者高三四尺,苗叶花实与鸡冠花一样无别……梢间出花穗,尖长四五寸,状如鬼尾,水红色,亦有黄白色者,子在穗中……”所指即本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0.3~1m,全株无毛。茎直立,有分枝,绿色或红色,具明显条纹。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8cm,宽1~3cm。花两性,穗状花序顶生,单一、无分枝,长3~10cm;苞片、小苞片披针形,干膜质、光亮、白色;花被片5,长圆状披针形,淡红色至白色;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 胞果卵形,长3~3.5mm,盖裂;种子肾状圆形,黑色,光亮。 花期5~8月,果期6~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603页.图1205)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平原或山坡、可高达1100m,为旱田杂草,野生或栽培;分布几遍全中国。朝鲜、日本、原苏联、中南半岛、菲律宾、非洲也有分布。 。【化学】: 全草含草酸[1]。并含维生素C、二十四烷酸、二十八烷酸、三十一烷酸廿六醇、硬脂酸、棕榈酸、豆甾醇、β-谷甾醇、桦木酸(Betulinic acid)、羽扇豆(Lupeol)和木犀草素。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26 [2]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9 【药性】: 性味 苦,微寒。 ❶ 《本经》:“苦,微寒。” 功效 清肝火,祛风热,杀虫。 主治 目赤肿痛,风瘙身痒,疮疥。 ❶ 《本经》:“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服。外用:捣敷患处。。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灌鼻青葙汁(《太平圣惠方》)治鼻衄日夜不止,眩冒欲死:青葙草不拘多少,捣绞取汁20~40ml,少少灌入鼻中差。 ❷ 江西《草药手册》:“治痧气:青葙全草、腐婢、仙鹤草各15g。水煎,早,晚饭前服。” 单方应用 ❶ 《泉州本草》:“治下消:青葙子全草30g。青蛙炖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