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粱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粱米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基源 为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粱的颖果。 原植物 粱Setaria italica(L.)Reauv.var.italica(Panicum italicum L.var.italica),又名黄粟(广东),小米(黄河以北各地),谷子(《中国植物学》)。 历史 始载于《别录》,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如明李时珍曰:“今粟中有大而青黑色者是也。”又曰:“梁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种出自梁州或云粱米性凉故得粱名,六谷之名,有粱无粟,自汉以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可见古代多称“小米”为“粱”。 形态 一年生栽培植物。 秆粗壮、直立,高达1m许。叶鞘无毛;叶舌为纤毛状;叶片线状披针形,上面粗糙,下面较光滑。 圆锥花序紧密呈穗状,常下垂,长10~40cm,径1~5cm;小穗椭圆形,长2~3mm;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略短于小穗的1/4,具5~9脉;第一外稃与小穗同长,具5~7脉;内稃短小;第二小花(谷粒)等长于第一外稃,卵状或圆球形,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与其他小穗分离。 花果期秋季。(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711页.图658) 生境与分布 欧亚大陆温带常栽培,中国亦多栽培于北方。。 【化学】: 脱壳种仁和带壳种仁的干品分别含1.41%和1.68%脂肪,2.48%和2.79%总氮,3.15%灰分,63.27%和77.58%的淀粉,2.03%和1.98%的还原糖。 种子蛋白质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及蛋氨酸,含3%油,油中不皂化物2.39%、15.05%固体脂肪酸、70.03%液体脂肪酸、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其种子含二肽类成分有:D-Alanyl-Dalanine[3]。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21 [2] Phytochemistry 1990;29(10):3141 。【药性】: 性味 甘,寒。 《别录》:“甘,微寒。” 功效 补中益气。 主治 烦热,消渴,泻痢。 ❶ 《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泻痢,利小便,益气补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粥。 。【临床应用】:食疗 ❶ 粱米粥(《圣济总录》)治消渴:青粱米15g(淘净),以水600ml,煮稀粥饮之,以差为度。 ❷ 曲米粥(《寿亲养老新书》)治老人脾虚气弱,食不消化,泄痢无定:神曲60g(炙,捣罗为末),青粱米12g(淘净)。上相和煮粥,空心食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