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雀舌黄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雀舌黄杨 【名称出处】:《云南植物志》 【概况】: 基源 为黄杨科黄杨属雀舌黄杨的叶。 原植物 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 Lévl. 形态 灌木,高3~4m;枝圆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薄革质,通常匙形,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长2~4cm,宽8~18mm,先端圆或钝,通常有浅凹口或小凸尖,基部狭长楔形,有时急尖,叶面绿色,光亮,叶背苍灰色,中脉两面凸出,侧脉多,显著,与中脉成50~60°角,叶面中脉下半段常被微细毛;叶柄长1~2mm。花序头状,腋生,长5~6mm,花密集,花序轴长约2.5mm;苞片卵形,背面无毛,或有短柔毛;雄花:约10朵,花梗长0.4mm,萼片卵圆形,长约2.5mm,雄蕊长6mm,不育雌蕊有柱状柄,末端膨大,长约2.5mm,和萼片近等长或稍超出;雌花:外萼片长约2mm,内萼片长约2.5mm,受粉期间,子房长2mm,无毛,花柱长1.5mm,略扁,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1/3~1/2处。蒴果卵形,长5mm,宿存花柱直立,长3~4mm。 花期2月,果期5~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45卷.1分册.图版9∶15~21)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平地或山坡林下,海拔400~2700m。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北、河南、甘肃、陕西南部。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根、叶:味苦、甘,性凉。” 功效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祛风,止血。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根:民间用于吐血。嫩枝叶:用于目赤肿痛,痈疮肿毒,风湿骨痛,咯血,声哑,狂犬咬伤等。 ” 。【临床应用】:《云南植物志》:“本品临床应用同黄杨。根,治风湿;叶,治无名肿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