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在靴子外面抓痒处。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没有抓住关键。 有时也比喻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 搔:用指甲挠。 [出处] 宋·道原《景德传灯录·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僧曰:‘恁么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 [功能、例句] 作定语。清·曾朴《孽海花》:“议论他的,不说他文吏不知军机,便说他卤莽无布置,实际都是隔靴搔痒的话。” [附条] ❶ “隔靴抓痒”。宋·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❷ “隔靴之搔”。清·李渔《笠翁文集·复王左车》。 [同义] 望梅止渴 不著边际 徒劳无功 [反义] 一语破的 入木三分 一针见血 [辨误] 搔,不能写作“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