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紫苏梗
紫苏梗为紫苏的干燥茎。性微温,味辛、甘。归肺、脾、胃经。有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作用。用于治疗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本品理气解郁之性平和,体虚者更为适宜,可配伍陈皮,香附等行气解郁药同用。煎服,5~10g。不宜久煎。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及老茎。 (二)切制 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性味归经功效】 温、辛。归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应用】 1.风寒感冒,咳嗽痰多 本品发汗宣肺解表,常与防风、羌活配伍。若感冒鼻塞,咳嗽痰多等症,常与桔梗、杏仁、前胡配伍,其止咳效力更显著。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内伤湿滞,胸闷呕吐,寒热头痛,常与藿香,半夏等配伍,紫苏理气作用较强,藿香化湿效力较胜。本品与半夏都有行气止呕作用。 另外,本品与砂仁,黄连配伍,亦有理气安胎的功效。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不宜久煎。气虚或表虚者不宜用。 【备注】 《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哮喘。” 古代分为苏叶和苏梗,现临床多为混用。但苏叶,偏于发汗,而苏梗偏于行气,故风寒表症多用前者,气滞病症多用后者。其发汗作用不及麻黄、桂枝,可用于外感风寒轻症。 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紫苏醛、左旋柠檬烯及少量α-蒎烯等。本品有缓和解热及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