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瑜陀耶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瑜陀耶城 华侨称为*大城。1350—1767年间泰国(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华侨称大城王朝)时代的京都。现为泰国阿瑜陀耶府府治。名称来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摩王的京城名。11世纪时,该地已有数百名华人居民。13世纪时,中国宋朝官民200人为逃避蒙古人统治而流寓该地。阿瑜陀耶王朝一世王在此建都时,所建菩泰沙旺寺,其佛像座下壁画即出自华侨之手。15世纪初叶,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访问该地时建有礼拜寺。纪念郑和的三保庙经历代修缮,至今犹存。16世纪初叶已有华侨集中的华人街。17世纪时该地华侨人数约有3000余人,成分包括商人、仓库管理员、会计员、学者、医生、海员、手艺工人、剧团演员、养猪者,以及泰国朝廷官员等。在华侨居住区由居民选出两位领袖(其他外国人住区只有一位),由泰国朝廷授封官职,负责主管本区事务,泰语称为乃(Nai)或庵坡(Amphoe)。1733年发生华人暴动。1767年缅军攻陷该城时,负责卫城的达府太守华裔*郑信,率华、泰士兵500名突围逃出,另谋复国。由于受缅军屠掠,损失惨重,自此失去作为京都的条件与地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